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自2003年首次參加十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以來,今年已是胡成中第17次參加全國兩會。
提高參政議政能力 方能不負所托
在胡成中看來,能夠多次履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這是國家和人民對德力西及其本人的高度認可和殷切期待。每年胡成中都會提前調研、充分準備、及時提交建議或提案,“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強提出參政議政建議”,他說,“必須不斷提高參政議政能力,方能不負國家和人民的囑托。”今年,胡成中又懷揣多份建議赴京。
《關于加快理論創新提振民營經濟發展長遠預期的建議》建議督促落實《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第二十六條,加快理論創新和宣傳,把中央關于毫不動搖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判斷以系統的理論成果固化下來,鼓舞全社會的創業熱情,為民營經濟長遠發展提供信心。
《關于促進股權投資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針對當前我國股權投資機構退出難和退出渠道單一,證監會新規大幅度提高個人投資者參與股權類私募基金的門檻,增加了私募機構的募資難度等問題,建議綜合考慮股權投資不同階段風險屬性,劃定分層分類監管原則;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股權投資退出提供多元的選擇,為科創企業發展提供直接融資支持;明晰各類政府引導基金的職能和定位,通過適當降低返投比例要求、擴大返投方式的確認范圍、實施開放性跨區域合作、增加創業投資類基金的設立規模等方式,突出政策導向功能,引導資金流向市場不敢投、資金需求大的關鍵技術領域,填補長期資金缺位。
《關于支持制造業企業產業鏈出海的建議》針對制造業產業鏈出海過程中面臨的境外市場合規性要求復雜,人員、資金往來不便等問題,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駐外機構加強與當地政府的溝通協調,加大當地營商環境、產業政策等權威信息的梳理引介,加強對相關出海企業的合規性指導,為產業鏈出海所必需的專項資金提供一定的時間與額度上的便利性;在充分監管的前提下,保護企業出海資金,讓產業資金用到實處,平安出去,安全歸來。
《關于支持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支持行業人才的培養、認證,以優惠政策鼓勵企業主動雇傭專門人才,從事企業綠色轉型實踐;推動制定出臺低碳認證的國家標準,促進第三方機構的規范化發展;加大對相關企業在技術創新、融資支持、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讓企業有更強的發展動力、轉型動力,從而加速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關于優化養老服務財政補貼機制的建議》針對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總體供給不足,財政補貼主要流向公立機構,民營養老機構投資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建議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更多地傾向于市場化養老機構,提高財政補貼的效率,以激勵民間資本開辦養老機構,支持民辦養老機構穩健運營、長期服務。
《關于提升網絡內容生態治理水平的建議》針對當前網絡空間謠言、造假、煽動對立,一些大V和平臺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意識不強,群眾維權難等問題,建議持續推進立法、定規,對違規者要豐富懲戒手段、加大懲罰力度;對網絡空間受侵害者加大保護力度、降低維權門檻;加強技術創新應用,用AI等手段追蹤和標記謠言。
培育新質生產力 應重視制造企業升級
2024年1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為新發展階段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黨中央對今年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第一條重要任務便是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對于新質生產力如何落實到具體的企業發展中,胡成中的理解是,不僅要關注當前尖端技術、戰略性新型產業的布局和發展,也要關注對當前傳統產業補短板、駐長板,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德力西集團幾十年來深耕制造業領域,胡成中對制造業的發展以及發展中的問題總結成自己的系統性思考。
胡成中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還應關注傳統制造業中小企業,要以技術帶動推動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他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現了許多優秀的制造型企業。制造業的水平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隨著勞動力資源的減少,國際競爭加劇,我國的制造業企業面臨較大的轉型升級挑戰,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規模小、利潤薄、研發能力弱、管理不科學規范等問題較多。
經過考察分析,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早期的創業者缺少專業知識和技術背景,從事的行業技術門檻低,易出現同質化競爭,造成盈利微薄;二是一些企業雖有盈利,然而在研發創新和設備升級方面投入不足,缺乏二次創業的動力以及長遠的戰略布局;三是部分地區產業聚集程度低,難以進行的統一的城市規劃,公共基礎建設滯后,客觀上導致中小企業很難留住人才;四是一線工人以普工居多,缺乏技工、技師等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五是中小型制造業企業融資相對困難。
胡成中表示,上述問題總結起來是人、資金、機制的問題,建議國家予以引導和扶持,為此,他在《關于支持制造型企業技術轉型升級的建議》中提出:
一是要加大技術幫扶力度,充分利用好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加大產、學、研的融合力度,鼓勵高校相關專業與企業“結對”,可以安排教師、研究生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讓研究人員真正知道企業需要什么,也讓企業知道怎么實現技術創新,加快科研成果的技術轉化,讓技術升級落地。二是發揮各地、各行業商會和鄉賢聯誼會等組織機構平臺在引進人才與技術方面的橋梁紐帶作用。三是適時、適度公開一些國有技術成果,為企業提供技術轉型升級的助力。四是加強中小城市、小城鎮的軟硬環境建設,解決人才發展的后顧之憂。五是加強技工人才隊伍建設,改革職業教育的考試方式,以動手能力作為主要考核目標,提高技工的個人榮譽感和社會的認可度,讓技工成長有一個有序、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人力基礎。六是加強對企業技改扶持資金補貼的管理和機制調整。對于申報各類技術創新的企業,除了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外,更應加強監管和資質審查,防止各種弄虛作假、浮夸風和“吃空餉”現象的發生;對申報企業的核查,工作重點不應停留在書面報告資料上,而應該加強實地檢查;為杜絕徇私舞弊,在核查人員的安排上,采取隨機抽調,必要時進行異地派遣;在檢查過程中,不提前打招呼,采取突擊檢查,對照相應條款,嚴把審查關,對弄虛作假的行為采取一票否決,把有限的資金真正劃撥給認真實踐技術創新的企業。
為國為民履好職 做好企業是基礎前提
關于為國建言、為民履職,胡成中說,企業家是以企業為家的人,是以企業發展為首要目標的人,企業家的本職工作是要做好自己的企業,“成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前提是先要做好合格的企業家。”
由胡成中發起創立的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集產業運營、品牌運營、資本運營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連續21年榮登中國企業500強,現有員工2萬余人,現有五大生產基地:上海高壓電器和成套設備生產基地、溫州低壓輸配電和工業自動化控制電氣生產基地、杭州自動化儀器儀表和家居電氣生產基地、安徽蕪湖德力西低壓電器生產基地、河南濮陽智能電氣中部基地。目前,德力西的電氣產品在中國境內遍布60000多家銷售門店,產品和服務支持網絡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聚焦智能電氣主業的同時,德力西也承勢國家戰略,積極布局軍工、交運及精密制造、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大力拓展軍工電子、智能彈藥、半導體、鋰電池精密裁切模具及結構件、污水處理等業務,致力推動經濟增長與生態友好、美好生活及國家建設的和諧共生。
胡成中說,質量是德力西的立企之本,技術創新是德力西的不竭之源。集團擁有全國同行業生產企業首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旗下9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先后3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產品服務于國防、冶金、交通、石油、化工等十幾個重點行業的重大工程及援外項目,成功助力“神舟”“嫦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重大工程,被評為“天宮一號/神舟八號首次交會對接任務貢獻單位”。
德力西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胡成中介紹,僅僅2023年集團獲得稅費減、免、退等各類優惠1.95億元,另外還根據政策享受到技改扶持等各類財政補貼、獎勵0.54億元,為企業扎根實業、不斷投入提升研發和智能制造水平堅定了信心、補充了動能。
國家的認可與支持是德力西集團永續發展的信心和動力,胡成中說,德力西集團會堅定落實好黨和政府對企業發展的要求,著力技術改造和升級,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推動企業進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扎根實體經濟,積極創新、興業報國,為社會發展創造永續價值。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