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博制圖
4月16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視頻會議,通報中央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形勢、壓實目標任務,對今年重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代表國資委與中央企業負責人簽訂2022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郝鵬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發展和安全,緊緊圍繞“兩利四率”指標體系和“兩增一控三提高”目標,增強工作主動性前瞻性,著力推動中央企業高質量穩增長,堅決完成全年經營目標,為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作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主持會議,黨委委員、副主任袁野通報了中央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國資委黨委委員、總會計師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資央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提前謀劃、快速行動,積極應對困難挑戰,企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實現了良好開局。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效益快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9萬億元、利潤總額6179億元、凈利潤47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4%、14.6%、13.7%,上繳稅費7348億元,同比增長20.9%,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改善,研發經費投入、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整體資產負債率保持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在實現穩健良好開局的同時,中央企業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保障能源電力穩定供應、服務保障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支援香港上海吉林等地抗擊疫情等重大任務中彰顯了央企擔當、發揮了骨干作用,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會議強調,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形勢和經濟運行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明顯增多的情況,中央企業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堅持目標不動搖,主動作為、應變克難,以更加扎實有力的舉措堅決完成全年經營目標任務。要努力實現高質量穩增長,切實抓好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堅持目標導向,進一步提升企業運營、資產、投資、控股上市公司等質量,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保持現金流穩定安全,全面開展虧損子企業治理,積極落地一批“十四五”規劃明確的重大項目,深入研判行業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提早采取措施,做好關鍵產品和原材料備品備件儲備,推動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要全面加強風險防控,抓實抓細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嚴肅財經紀律、依法合規經營,嚴控融資擔保、金融衍生、PPP等業務風險,強化資產負債率紅線約束;深入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十五條措施,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堅決守牢安全生產底線;要統籌抓好生產經營和疫情防控,強化科學精準防控,完善應急預案,抓細抓實防控舉措,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影響。要積極促進經濟循環,以穩鏈補鏈固鏈為牽引,保能源電力供應、初級產品安全、物流循環暢通,大力增強油氣資源、戰略性礦產資源獲取能力,發揮航空運輸、遠洋海運、物流運輸等企業基礎性保障功能,加快打造暢通、安全、高效的物流運輸通道,全力保障供應穩定。要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助企紓困等政策措施,強化基礎支撐、需求牽引、資金支持,高質量提供煤電油氣運等基礎服務,繼續落實好降房租等政策,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加大與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合作力度,完善防拖欠長效機制,著力穩市場主體、幫中小企業,積極優化產業生態。
會議要求,要強化系統觀念,扎實做好抓改革、促創新、強黨建工作,知重負重、擔當作為,集聚合力更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決打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戰,按照“鎖定重點、狠抓收官”要求,對完成進度慢的改革任務重點盯、已經完成的改革任務“回頭看”,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顯成效,推動改革與發展高效聯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要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四個面向”,加大企業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積極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持續鞏固拓展全國國企黨建會精神落實成果和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企業黨建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做,在完成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任務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切實抓好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加強巡視工作,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現場簽訂責任書的部分中央企業主要負責同志,駐國資委紀檢監察組、各廳局、直屬事業單位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各中央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專職外部董事和部分兼職外部董事在各分會場參加會議。(來源:國務院國資委網站)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