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施工人員在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項目工地上作業。 記者 楊冠宇 攝
隨著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接近尾聲,上市中央企業經營數據基本亮相。
Wind統計顯示,目前實際控制人是國資委的上市央企共289家,截至發稿,有243家發布2020年年報,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3450.198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9374.0348億元。其中,150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3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這意味著,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已發布年報的上市央企中,近七成歸母凈利潤實現正增長。數據同時顯示,上市央企資產負債水平進一步改善,研發投入大幅增長。
這充分展示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積極成效。專家表示,上市央企業績亮眼,說明國企市場化程度正快速推進,中央企業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在治理體系、優勢資本進入、主業集中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進一步夯實了央企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近七成央企利潤正增長
整體來看,243家已發布年報的上市央企,有163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增幅前三名分別為國網英大7314%、一汽解放4962%、海油工程1200%。有13家歸母凈利潤超過100億元,分屬于五大行業,其中,建筑業4家,采礦業3家,房地產業3家,制造業2家,電力、熱力供應業1家。
分行業看,130家制造業上市央企共實現營業收入44089.2392億元,歸母凈利潤1815.5052億元。其中,90家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69%。13家建筑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4503.9714億元,歸母凈利潤2430.1918元。中國建筑占據上市央企利潤總額榜首,全年歸母凈利潤449.44億元,同比增長7.3%。21家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企業,有15家實現歸母凈利潤正增長,吉電股份、三峽水利,同比增幅超過200%。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航空企業業績滑坡厲害。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中國國航等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108.42億元、-118.35億元、-144.09億元,同比降幅508%、470%、324%。
13家采礦業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計91728.2376億元,同比下降23.88%;歸母凈利潤共計2072.5872億元,同比下降35.23%。其中,中國神華歸母凈利潤391.7億元,同比下降9.43%;中國石化歸母凈利潤為329.24億元,同比下降42.9%。不過,增幅最大的海油工程,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達到21.43%和1200%。
光大證券研報分析指出,2020年海油工程營收大幅增長,主要由于降本增效助推企業效益反轉,管理費用下降2.78%,且在手項目進度超預期,“10+1”項目中2020年內投產部分提前完工,流花16-2油田提前投產,陵水17-2深水項目超前。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表示,整體來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業績逆勢上揚,一是國企市場化程度快速推進,主業市場化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二是中央企業資產證券化水平提升,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的平臺,加大競爭性板塊上市的步伐。三是中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改善,在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建設上,緊扣兩個“一以貫之”,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保證了市場運行的方向和效率。
負債率進一步下降
國資委通報,2020年央企平均資產負債率64.5%,圓滿完成“2020年末央企平均資產負債率不高于64.7%”的目標任務。Wind數據顯示,公布2020年年報的243家上市央企中,有210家披露資產負債情況,平均資產負債率51.30%,優于2020年央企資產負債率平均水平,其中144家資產負債率小于64.5%。
實際上,自國資委將資產負債率納入央企年度考核指標體系后,央企平均資產負債率已連續4年平穩下降。在這個過程中,上市央企的負債結構、償債能力更是表現出較大優勢。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分析,市場環境好轉,企業盈利能力增強,盈利水平提升,改善了企業的償債能力,降低了企業負債水平;部分央企借助資本市場,一方面通過股權融資在不增加負債前提下做大了資產規模,另一方面也借助資本市場進行資產結構調整,清理剝離了高負債劣質資產,從而有效降低了資產負債率;隨著投資監管趨嚴趨緊,央企發展理念有所改變,盲目舉債發展得到適當控制,且在高質量發展導向下,上市央企本身也自覺加強了對負債的管控,推動了上市央企負債水平進一步下降。
張春曉表示,上市央企資產負債率降低主要得益于:一是近幾年力推“三去一降一補”,使企業能夠快速集中主業、發展優勢板塊等,從而有效降低負債率。二是國資國企改革“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四個一批優化了國有資產配置、提升了國有資本運行效率、提高了國有經濟的競爭力,使企業負債結構改善、償債能力增強。三是國企改革從“十二五”時期做強做優,到“十三五”時期做強做優做大戰略的實施,中央企業緊盯內部苦練內功,放眼外部拓展市場,有效提高了企業內部市場化和外部市場化雙向跟進的水平,使中央企業發展成為高效運行的市場主體,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償債能力、降低了負債水平。
一位國資央企研究人士表示,央企償債能力增強的原因是,對高負債企業實施負債率、負債規模雙管控,防止隱性債務、明股實債等虛假降杠桿問題。建立了中央企業債券應急機制,強化到期債券檢測,確保不發生兌付風險。
研發投入均增近六成
國資委數據顯示,2020年中央企業研發(R&D)經費投入同比增長11.3%,研發(R&D)經費投入強度為2.55%,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
Wind數據顯示,已經發布年報的243家上市央企,研發費用合計投入4250.8382億元,同比增幅均值57.64%。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交建三家企業位居前三,研發費用均超過200億元。研發費用同比增幅排名前三的是保利地產、*ST夏利、華能國際,分別達到2140.48%、1295.69%、926.72%。分行業看,研發總費用排名前十的企業有6家分屬建筑業,前四名被建筑業包攬。
劉興國表示,近年來,中央企業充分認知到加快關鍵技術突破的迫切必要性與戰略重要性,國資委積極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在兩方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央企研發投入持續較快增加。研發投入的增加,對央企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指出,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當前央企的研發投入強度并不高,中國企業整體還處于技術追趕階段,需要加大研發投入為技術突破提供支撐。
張春曉認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國家隊。這就需要上市央企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向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全力奮進。
他同時表示,不同產業、產業鏈不同節點上的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應該不同。對于科技含量程度相對較低的產業或產業鏈節點上的企業,主要是提升企業運行效率和市場跟進效率。對于科技含量程度相對較高的產業或產業鏈節點上的企業,要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的力度。如中央國有工業企業、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不僅需要加大研發經費投入,還要使投入的力度和水平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副主任李紅娟也認為,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持續增加研發經費,要依據企業所在的領域、屬性、發展的階段、市場核心競爭力對技術的依賴度等因素綜合衡量。大型央企、龍頭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型國有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領軍企業等,對自主創新、原始創新有著更高的訴求,需要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不計經濟回報進行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創新,這類企業對于研發經費增加以及多元的研發經費支持,以實現更多綜合性技術突破,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