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央企進度超前,混改上市提速加力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如何確保年底前完成70%的改革目標任務,無疑是央企及地方國企工作的重中之重。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明年一季度,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將對中央企業截至2021年底的重點改革任務進展情況進行第一次考核,并對地方進行第二次評估。當前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都在抓緊最后的時間窗口,聚焦混改上市等多項改革任務提速加力,確?!扳忢懡痪怼?。從目前情況來看,絕大部分都有把握完成目標,有的甚至進度超前。
“嚴選戰略投資者,釋放30%股權、引入7.46億元資金,優化股權結構,推動公司從單一股東行政式管控模式向多元化股東的現代企業治理模式轉變,治理水平得到極大提升?!蹦暇W科技公司總經理姜海龍對近一年多以來的改革成效深有體會。
這家由科研院所分立組建的企業已于11月9日獲證監會同意在科創板IPO注冊,將于近期發行。這是南方電網首個科創板IPO項目,也是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的重要成果。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南方電網獲悉,該央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總體任務完成率超過70%,正提速加力、全面推進,確保年底完成85%以上改革任務。
這種進度超前的情況并不是個例。截至目前,中廣核改革三年行動66任務中有38項已完成,完成率58%,另有19項任務的完成度超過70%,年內可超額完成70%的目標任務。截至10月底,陜西省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44項重點任務中,26項任務完成率為100%,14項任務完成率在70%以上。截至9月底,中國移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臺賬任務完結率達64%,總體進度為86%,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務目標。中國建筑105項改革任務已完成56項,占比為53.3%,385項改革舉措已完成277項,占比為71.9%。
作為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備受市場各方關注?!督洕鷧⒖紙蟆酚浾邚闹需F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該企業重點推進所屬單位或業務混改工作,組織編制了混改推進方案和計劃,并對所屬技服公司、設備公司和頂管機業務進行了混改可研分析。
10月底中國寶武專場推介21宗項目,擬通過增資擴股、改制上市等多方式、多渠道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多計劃于2至3年內培育上市,其中部分公司即將接受上市輔導。
一批國有科技型企業也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青島云路、江蘇通行寶等已通過科創板或創業板IPO過會,還有一些企業已進入上市輔導流程。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于海波透露,公司將引入戰略投資者、上下游重要合作伙伴實施混改,開展骨干員工持股。在完成混改的基礎上,適時啟動上市程序,實現整體上市目標。
國家發展改革委10月下旬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股票市場實施混改150余項。各地通過混改引入社會資本超過900億元。
“混改上市已成為國企改革組合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背后是國有資產證券化和管資本的國企改革政策推動,也有國企自身上市融資的內在需求?!标柟鈺r代律師事務所國企混改與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元化的資本市場給了混改企業從容進入的機會,它們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上市方式、上市地點,源源不斷的活水也有助于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在日前的推廣地方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典型做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為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搭建更多平臺和渠道。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在新能源、儲能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增量混改。同時,正在研究制定深化國企混改實施意見,推動國企混改不斷深化、取得更大實效,培育更多產權多元、治理現代、激勵有效、充滿活力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混改要擴“廣度”,更要擴“深度”。朱昌明認為,國企混改上市后,資本市場將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平臺,國有上市公司應進一步利用資本市場推動國企改革不斷深化,無論是優化資產配置和產業結構,還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施股權激勵,要形成持續改革發展的動力機制。
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日前在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在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把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重點放到轉機制上,發揮戰略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企業經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混改企業率先推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實施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用好用足中長期激勵政策,加強黨的建設,確保增強活力動力,提高效率效益。
例如,目前南方電網下屬174家子公司、692家分公司已全面完成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中廣核打造了中長期激勵“1+7”工具箱,目前已在2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1家科技型企業實施了崗位分紅,另有6家公司已研究制定激勵方案。
朱昌明認為,國企改革正逐漸激活國有上市公司,為國企改革概念股打開想象空間,這背后是資本市場對國有上市公司通過轉換體制機制、調整業務結構、實施股權激勵等改革舉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預期。 (?記者 王璐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