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種植戶在田里務農,每天一身汗、兩腳泥。如今,北大荒集團運用大量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農業設備,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現代大農業改寫了春種、夏管、秋收的節奏,譜寫出“十八連豐”、糧食總產量460億斤的豐收樂章。
“數字科技”為北大荒集團現代大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1 節省勞動力 提高作業效率
“無人化農場”這個自帶科技感的名詞,正在北大荒現代大農業向前滾動的腳步中,逐漸成為可操作的現實。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種植大戶張景會,今年種了350多畝水稻,往年春耕最忙的時候,他都要雇人來幫忙。作為全國科技示范戶,今年他買了一臺可以實現自動駕駛的高速插秧機,不僅節約了一名勞動力,還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北大荒智慧農業農機中心管理員劉建國說,農機中心2019年率先建設了5G基站,進行了150多個工作日的實驗測試,對不同農機測試總時長達2000多小時,今年七星農場無人農場作業面積已發展到5000畝。據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李國俊介紹,建三江分公司一直探索“無人化農場”項目建設,并實現首個5G現場視覺管理,實時高清畫面傳輸。據建三江分公司農業發展部數據顯示,2021年開展水旱田全過程累計無人化作業430.4萬畝,通過全程無人化作業,整地收獲減少勞動力80%以上、插秧減少勞動力50%以上,畝節省人工成本30元~50元,綜合節本1.57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說,建三江實施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范項目,是目前國內外針對主糧作物規模最大、參加試驗示范的農機設備最多、作業環節項目最全、無人化技術最先進、農機田間作業無人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無人化農場項目,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2 可視可控 科學精準田間管理
物聯網應用在農業上,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可視化和可控化。
在建三江分公司二道河農場有限公司,通過在田間設置采集設備高清攝像頭獲取葉子圖像信息,通過給生長中的水稻“拍照掃描”結合田間環境信息,經過后臺云服務系統的高效智能診斷,根據葉子的長勢,對種植戶的栽培技術和植保技術做出指導,這就是先進的“葉齡診斷”技術。二道河農場已開展了葉齡智能診斷服務技術與病害智能預報服務技術推廣項目。
“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防病、什么時候除草?這些我只要在家掏出手機看看就知道了。”種植戶劉林奕點開名為葉齡智能診斷APP給記者展示,通過這個軟件,可以查看葉齡生長情況,根據葉齡再決定采取的田間管理措施。“以前進行田間管理,完全靠主觀判斷和經驗,現在用大數據分析,更精準,更有效。”
二道河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祥龍說,通過手機APP把指導信息直接推送到農戶或農場管理人員的手機里,解決為農戶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有力提高了田間管理水平。
3 精準三減 保護黑土地
在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數字農業平臺上,記者能清楚直觀看到智能傳感器采集的信息和在地塊上進行的各種農業生產活動的分析展示,環境因素、土壤肥力、作物生長監測、產量評估,每一個階段的作物長勢數據圖,都可以拿來更科學地指導生產及田間管理。
據悉,通過5G通訊網絡覆蓋,物聯網感知、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等數字化技術,畝減少氮肥用量約10%,提高氮肥利用率10%~15%以上,產量平均提升3%~5%;畝減農藥用量10%~30%;畝節水15%~20%,減少灌溉用水100立方米,綜合畝增效80元以上。
除此之外,北大荒集團還以集成現代農業先進種植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為手段,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線上線下(O2O)相結合、涵蓋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一站式”農事服務移動運營平臺,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貸款、土地承包租賃、農業保險等農事服務。
目前,北大荒農服APP用戶數已達12萬多人,日活躍用戶9198人,實時在線人數3578人,日點擊量達932409次。作為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北大荒集團,數字經濟已然成為轉型升級的“主路徑”。據統計,北大荒集團數字經濟增加值達74.44億元,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達13.95%,比國家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的8.2%高出5.75個百分點。(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濤 劉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