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起涉外知識產權訴訟案件中,國內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存在“外強內弱、兩極分化”的現象。自2010年開始,有批量外國知識產權權利人利用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取的商標和專利證書,在中國開始知識產權商業性維權,并利用中國的著作權保護制度,采取發律師函或警告函的方式,在中國民營企業中開展恐嚇性軟件推銷。
2019年10月,在聯合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浙江省律師協會向浙江省政法委、浙江省法學會申報并完成的一號重點課題《涉外知識產權的檢察與監督——以國家政治安全為視角》中,最后的結題報告中指出:“涉外知識產權國內保護現狀正在危害國家政治安全。”
當然,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需要從立法和司法的層面探究,一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外國申請主體在國內注冊商標和專利登記時,沒有審查外國申請主體的主體資格,甚至對外國申請主體委托中國代理機構代理申請知識產權登記的授權委托書也沒有進行“公證加認證”的形式審查。
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外國申請主體在中國申請知識產權登記時網開一面,其結果是忽視了國家安全審查,導致了許多商業性投機者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局這項制度性漏洞冒用外國申請主體的名義,在中國大量申請以商業性維權打假為目的的“惡意注冊”商標和“不以使用為目的”的專利,然后憑借這些權利證書,在中國海量維權,嚴重損害中國民營企業的利益,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與創新。
二是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4月21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12條規定:“凡經權利人明確授權代為提起訴訟的律師,均可以權利人的名義提起訴訟,并考慮境外當事人維權的實際,不苛求境外權利人在起訴書上簽章。”
國內自然人和法人在人民法院提起知識產權訴訟,必須由自然人親筆簽字或法人蓋章,有些地方法院還要求“當事人”親自到立案庭面簽。但對于外國訴訟主體,卻可以委托中國律師“代為簽署起訴狀”而在中國法院提起知識產權侵權訴訟。
這就讓很多人容易鉆法律的空子。外國訴訟主體在中國境內法院提起知識產權訴訟,大多是以中國公民和法人為被告的,狀告的是中國的公民和法人侵權并主張賠償,給予外國訴訟主體高于國內公民和法人的訴訟待遇。正因為存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涉外知識產權申請的制度性漏洞和司法機關處理訴訟時的司法缺口,導致國內商業性投機者借外國人名義在中國大量申請商標和專利,借外國人名義在中國展開計算機軟件的恐嚇性推銷,甚至有一批知識產權專業律師借外國人名義在中國各地法院開展知識產權商業性維權,而維權所獲得的收入幾乎全部被律師個人據為己有。
知識產權作為一項私權利,應該受到國際法和國內法律的公平保護,但對任何私權利的保護,均應以不損害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為前提。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
張民元現任北京盈科(寧波)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任,第一屆全國律師服務標準化工作組(SWG19)副主任委員,是第四批國家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司法部千名涉外律師人才、浙江省151世紀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寧波市領軍人才。
2009年,張民元通過競選被聘為浙江省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并在同年底在寧波東錢湖組織召開了第一屆浙江省知識產權律師論壇。2010年,張民元發起組建浙江省知識產權律師講師團,并與浙江省知識產權局、浙江省科技廳、浙江省司法廳聯合發起了長達12年的浙江省知識產權宣傳巡回演講。2011年6月,浙江省知識產權律師講師團被浙江省委宣傳部授予“浙江省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013年8月,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等26個部委聯合授予“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14年,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法治日報》以《張民元:讓知識產權戰略深入人心》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