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杭州金羚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金羚羊”)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其旗下品牌自嗨鍋消費者絕對不陌生。如今,以味精等調味品為主業的蓮花健康(600186)要將其收入囊中。3月27日晚間,蓮花健康發布公告稱,擬收購杭州金羚羊不低于20%股權,同時,杭州金羚羊實控人將促成蓮花健康成為其控股股東,以此來進軍速食市場。布局曾深陷食品安全風波的自嗨鍋,對蓮花健康來說,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擬收購杭州金羚羊
自嗨鍋要來A股了。3月27日晚間,蓮花健康發布公告稱,擬收購杭州金羚羊不低于20%股權,自嗨鍋為后者旗下品牌。
蓮花健康表示,3月25日,公司與杭州金羚羊間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蔡紅亮,標的公司股東Panda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簽署了《投資意向書》。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杭州金羚羊不低于20%的股權,蔡紅亮促成公司成為標的公司的控股股東,包括但不限于支持修改杭州金羚羊章程、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等。本次交易對價預計介于3億-6億元之間,收購資金來源為自有或自籌資金(銀行借款)。
據了解,杭州金羚羊成立于2018年5月,擁有自嗨鍋等品牌,是一家從事方便餐食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自嗨鍋為市場知名自熱火鍋品牌,據媒體報道稱,自嗨鍋品牌線上全渠道在2021年“雙11”期間總銷售額突破1億元,連續四年霸榜第一。
自嗨鍋的火爆,離不開鋪天蓋地的營銷。自嗨鍋一方面頻繁在綜藝節目和影視劇中進行廣告植入;另一方面,其聯手歐陽娜娜、那英、華晨宇、謝娜等明星在直播間和微博大量“種草”,演員林更新、虞書欣都曾是自嗨鍋代言人。
在業績方面,據蓮花健康公告,杭州金羚羊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8.2億元,對應實現的凈利潤約為1993.85萬元。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蓮花健康董秘辦公室進行采訪,不過對方電話未有人接聽。
逾七成營收來自味精等調味品
本次收購杭州金羚羊,系蓮花健康在食品領域新的拓展。目前,蓮花健康主要產品為味精、雞精等調味品,2022年上半年,公司逾七成營收來自于味精等氨基酸調味品。
據了解,蓮花健康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食品與調味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已形成以味精、雞精為主導,以其他調味品系列、小麥面粉系列產品組合的綠色產品結構。
據蓮花健康2022年半年報,2022年上半年,蓮花健康逾七成營收來自于味精等氨基酸調味品。具體來看,報告期內,公司味精等氨基酸調味品實現主營收入6.29億元,收入比例為73.09%;面粉和面制品實現主營收入1.11億元,占比約為12.87%;雞精等復合調味品實現主營收入9725萬元,收入比例為11.3%;此外,公司還有1.44%收入來自有機肥和水溶肥,1.31%收入來自于其他業務。
蓮花健康表示,公司實施本次收購,旨在完善公司產業布局及提升未來盈利能力,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截至目前,蓮花健康未披露2022年年報。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13.15億元,同比下降1.09%;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4881萬元,同比增加32.98%。
針對蓮花健康此次收購,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蓮花健康作為一家主營味精的企業,去加持自嗨鍋,是看好了自熱食品的發展。在朱丹蓬看來,雖然自嗨鍋最近這幾年整體運營并不是說非常搶眼,但是從整體前瞻性的這個角度去看,未來還是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以及發展機會的。針對本次收購是否能對蓮花健康有所裨益,仍有待觀察。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自熱食品是方便與速食食品的一種,與外賣、快餐相較有著更高的性價比、情景適用性比與便利性,這是自熱食品得到快速普及的主要原因。自熱食品想要規范發展,還需要邁過行業標準與生產規范、食品安全、市場培育與消費者認知等幾道坎。
自嗨鍋食安風波不斷
值得注意的是,自嗨鍋背后的食品安全風險不容小覷,曾多次陷入食品安全風波。
以最近一次風波為例。據澎湃新聞報道,四川38歲女子陳婷(化名)和母親、女兒三人疑因在家食用“自嗨鍋蒜香花蛤粉”后食物中毒被送醫。其中,陳婷病情持續惡化,經搶救無效后死亡。
尸檢報告顯示,檢驗結果符合胃腸道攝入途徑導致急性食物中毒的醫學特征。不過,中毒是否由食用“自嗨鍋蒜香花蛤粉”所導致,需要辦案單位結合進一步的調查情況予以認定。
自嗨鍋方面對此回應稱,事發后立即成立調查小組,針對產品生產全過程進行調查,留樣進行檢測,檢驗結果均為合格;委派工作人員去事件發生地展開調查,協助會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將該批次產品進行抽樣檢測。
除了此次事件,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自嗨鍋”,共有投訴信息近600條,其中大多是“吃出皮筋”“吃出蟲子”“吃出毛發”“肉變質”等食品安全問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業人士指出,食品安全是一個關系到每個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問題。作為一家食品企業,自嗨鍋應該對產品質量和安全把控更加嚴格,確保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和規定。同時,應該加強對供應商和生產環節的監管,確保原材料和生產過程的安全和衛生。此外,應該建立健全的質量監控體系,加強產品質量檢測和抽檢,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安全。(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