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注冊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及相關制度的日趨完善,A股市場股權激勵步入常態化階段。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7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共有超過500家A股公司發布股權激勵計劃。其中,創業板和科創板公司合計占比超過五成,首次超過主板。此外,一些上市公司過于“大方”的員工持股計劃,也引來監管的重點關注。
股權激勵計劃熱潮涌動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熱潮涌動。
9月7日,鵬輝能源、鹿山新材、普蕊斯等9家公司披露了股權激勵計劃相關公告;而在此前的9月6日,有中科通達、信安世紀等13家公司同日發布了關于股權激勵計劃的相關公告;9月5日,則有澤宇智能、融鈺集團等5家公司發布股權激勵計劃相關公告。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7日記者發稿,今年來共有543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623份股權激勵計劃。其中,66家發布董事會預案,27家獲股東大會通過,445家實施,8家停止實施,1家股東大會未通過。從激勵標的物來看,標的物為股票的有410家公司,股票增值權的有2家公司,131家為期權,不少公司的標的物既有股票也有期權。
在發布股權激勵計劃的公司中,以申萬一級行業劃分來看,電子、機械設備、機械化工、電力設備與醫藥生物行業公司數量占據行業前五。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所屬行業排名前五的則分別是電子、機械設備、電力設備、計算機與基礎化工。此外,醫藥生物、汽車、計算機行業的公司家數也比較靠前。
“隨著相關制度日趨完善,A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已步入規范化、常態化的階段?!敝行抛C券分析師趙乃樂等人在研報中說。
中信證券表示,隨著《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的出臺,股權激勵相關規章制度已趨于完善,同時也賦予了企業更為靈活的方案決策空間,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積極性顯著提升。A股市場超過4成上市公司實施過股權激勵,2021年以來獲激勵員工數超30萬人。2010年以來,累計有超2000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過股權激勵,實施股權激勵的企業中,約4成推出過2輪及以上的股權激勵預案,股權激勵逐步成為常態化公司治理手段。而從過往股權激勵成果看,也基本實現了股東與經營者共贏,在保有人才、保障企業發展戰略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作用。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股權激勵兌現往往需要未來數年公司業績連續完成增長目標。對于上市公司而言,股權激勵使得股東與管理層在長期利益上趨同,公司運營更追求長期穩健發展,避免為了短期業績透支公司潛力。對于資本市場而言,股權激勵的業績增長目標對于投資者也是一種業績指引,有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價值投資。
“雙創”企業股權激勵熱情超主板
相較于主板企業而言,今年“雙創”企業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更為積極。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科創板公司有108家,創業板公司170家,北交所公司11家,“雙創”企業合計占比超過五成,首次超過主板。不少科技企業年內推出了兩期以上的股權激勵計劃。例如,科創板公司希荻微、優利德、昀??萍肌⒑接羁萍家约皠摌I板公司新城市、立華股份等,年內均推出了兩期以上的股權激勵計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共有255家科創板公司實施了331單股權激勵計劃,板塊覆蓋率達56%,涉及員工超六萬人,逐步形成常態化激勵機制。
陳靂表示,從上市公司結構上看,科創板、創業板相比于主板,擁有更多處于新能源、半導體、醫藥等熱門成長行業的企業,這也是注冊制改革帶來的成果。成長期企業一方面擁有市場紅利、業績增長更快,另一方面競爭者眾多,一些細分領域競爭格局尚未穩定,業績增長速度決定了未來行業地位。因此此類企業更傾向于進行股權激勵,在給員工分享企業紅利的同時也敦促員工加強企業經營,在優質賽道上加速前行。
低價授予、放寬標準等引發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低價授予以及放寬標準等過于“大方”的股權激勵計劃則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
9月5日,聚燦光電收到深交所關注函。8月31日晚間,該公司披露《關于修訂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相關內容的公告》,擬調整公司層面營業收入完成率及歸屬比例等業績考核指標。記者注意到,此次修訂之后,股權激勵的業績考核標準大幅放寬。深交所要該公司說明是否存在不當調整業績考核指標以向高級管理人員等關鍵少數輸送利益的問題。
9月1日,鼎捷軟件因一份員工持股計劃草案被交易所發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本次員工持股計劃以0元/股受讓回購股份受讓價格的定價方法、依據及其合理性,是否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員工與公司的利益共享機制,是否符合相關規定,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及中小股東利益。
此外,迪安診斷、申通快遞、福光股份等公司也因為“零考核”“零成本”或者“低成本”股權激勵計劃收到了交易所的關注函。
對此,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表示,股權激勵對于改善企業股權結構、經營發展及留住核心人才等方面有積極作用,被上市公司廣泛應用。但對于具體案例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并非采取了股權激勵后公司的股權結構就會改善、經營就會更有積極性,如果股權激勵計劃的設計存疑,無論是監管層還是投資者都應該更加謹慎和注意。
“對于一些具體的股權激勵計劃,眾多投資者會有一個相應的客觀尺度判斷。”陳靂說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