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險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幾大財險公司開始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以化解對車險增速的焦慮。日前,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汽車芯片保險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促進自主汽車芯片產業應用“破局”的汽車芯片保險保障方案在北京首發,該保障方案涵蓋責任保險等眾多非車險領域的細分市場。
在發布會上,兆易創新、北京君正、瑞發科、華大電子分別與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太保產險北京分公司按批次簽署汽車芯片產品保險協議。統計數據顯示,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目前仍是財產險行業的三大龍頭,近年來保費市場份額持續排名行業前三。
6月15日,《證券日報》記者就汽車芯片保險市場的規模及承保規劃等一系列問題,專門采訪了中國人保等相關險企。截至發稿時,記者尚未收到采訪回復。不過,一位資深精算師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車險作為財險公司的第一大險種,受車險綜改的影響,今年的保費收入表現低迷,非車險領域已成為財險公司尋求“突圍”的必要路徑。近年來,部分險企推出的特殊風險保險、責任險已取得不錯的承保利潤,芯片保險或許會成為一個新的突破口。
險企助力車企解決“缺芯”難題
今年以來,國內汽車生產企業普遍暴露出“缺芯”問題,通過保險手段解決芯片供應鏈和產業鏈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逐漸成為可能。
險企與芯片企業的雙向需求,有望解決汽車“缺芯”問題。從財險公司角度看,車險市場持續低迷,險企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芯片保險被險企“相中”。從芯片企業角度看,芯片設計、供應鏈履約、設備生產控制、車廠組裝、消費者使用等諸多環節均需要保險公司參與進來,以分擔風險。
上述簽約儀式披露的信息顯示,汽車芯片保險保障機制旨在推動芯片企業、零部件企業和保險公司開展汽車芯片保險和保費補貼試點工作,通過“市場化為主+政府有限支持”的方式,破解汽車芯片應用難題,以保險手段分擔產業鏈上下游風險和疏通瓶頸。
汽車芯片保險誕生的背景是汽車“缺芯”加速國產替代。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國內芯片企業面臨諸多風險。天風證券分析師李魯靖表示,芯片行業存在市場競爭加劇、下游晶圓廠擴充投資不及預期、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技術發展不及預期等諸多風險。
就國產芯片面臨的市場困境,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副總經理鄒廣才在南京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表示,“汽車廠商擔心的是,國產芯片不像國外產品已在市場上大規模應用,潛在風險未知,萬一出現問題,下游企業將直接受損。一旦車輛損壞,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對下游企業帶來的經濟壓力和品牌影響將很大。因此,下游企業通常喜歡用成熟的芯片產品,因為質量更為可靠。”
汽車芯片聯盟希望以下游的汽車應用牽引上游的芯片攻關,推動國產芯片的上車應用,同時幫助自主研發生產汽車芯片的企業真正解決下游用戶的需求問題,開發出相對應的國產汽車芯片產品。不過,汽車芯片產業鏈非常長,從設計、流片、測試、認證,要經過很多環節,這就需要有個完善的產業生態來支持它。
上述險企計劃將來以產業鏈為主體,結合聯盟正在推進的汽車芯片標準體系,統一設計標準的覆蓋產業鏈上下游責任風險的保險方案,從而解決各環節因責任界限不清而導致的“判責難、理賠難”等問題,從根本上提升市場對國產芯片的信任度。
截至目前,與險企簽約的4家芯片公司均來自芯片設計領域,分別是兆易創新、北京君正、瑞發科、華大電子。保險公司根據每家芯片企業的需求,推出個性化保險方案,企業可選擇1年期或5年期的投保方案,賠償限額、免賠費率等承保條件也由雙方共同協商決定。《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4家芯片公司簽訂的主要是1年期及5年期的新能源設備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即對芯片設計存在缺陷或失敗造成的損失進行承保,屬于責任險的一種。
不過,險企暫未對汽車芯片產業鏈各環節進行承保。中國人保披露的未來合作計劃中,將芯片設計、供應鏈履約、設備生產控制模塊、車廠組裝、市場消費等環節列入保險計劃。其中,供應鏈履約可由合同履約保證保險承保;控制模塊造成的事故或損失,可由新能源設備質量安全責任保險承保;汽車因質量問題被召回、發生事故造成人身財產損失,可由車險承保。總體來看,在整個芯片保險保障計劃中,非車險業務占比很大。
上述資深精算師對記者表示,芯片保險和新能源車險類似,最大掣肘因素還是對該類險種大數據的積累不足,從而影響保費定價。一方面,如果保費定價過高,芯片企業未必會愿意投保;另一方面,如果保費定價過低,保險公司可能會出現虧損。因此,精準識別風險、合理定價對保險公司是一種考驗。
車險市場萎靡不振 險企“搶食”芯片險
財險巨頭“嘗鮮”汽車芯片保險的背后,是車險市場的萎靡不振令險企感到焦慮。
銀保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4月車險保費收入為2485億元,占財險公司保費收入的50%,同比下滑6.9%(1-3月同比下滑6.3%)。4月份單月實現車險保費收入667億元,同比下滑8.4%(3月份同比下滑4.4%)。總體來看,自車險綜改實施后,各財險公司的車險保費收入持續下滑,保費增速承壓。
在車險保費收入下滑的同時,車險承保利潤也出現“大滑坡”。《證券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今年一季度,財險公司承保利潤為34.6億元,同比減少25.9億元,降幅為42.9%。其中,車險承保利潤26.3億元,同比減少68.7億元,降幅達72.3%,承保利潤率僅為1.44%。車險承保利潤的下滑大幅,也拉低了財險公司的總體承保利潤。
在車險發展勢頭受阻的同時,財險公司的非車險業務則在快速增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非車險保費收入達246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7.1%。其中,意外險、責任險同比分別實現28.2%、25.2%的高速增長;另外,家財險、工程險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速也分別達到24.7%、18.7%。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被上述險企列入芯片保險參保計劃中的保證保險、特殊風險保險分別實現8.6%、43.3%的承保利潤率,遠高于車險1.44%的承保利潤率。在車險業務萎靡不振的背景下,非車險業務逐漸成為各財險公司新的增長點。
非車險業務存在很多細分領域,芯片保險涉及的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新能源設備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合同履約保證保險等都屬于非車險業務細分領域。伴隨車險業務競爭的日益白熱化,芯片保險涉及的非車險業務反而為財險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泰康在線副總裁左衛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車險綜改后,新的價格體系壓縮了價格競爭的空間。對很多中小險企來說,一要明確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核心渠道在哪里;二要放棄規模上的沖動,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細分市場,然后做精做深。
大家財險總經理施輝撰文指出,車險業務占財險業務比重曾超過70%,現在不僅保費比重在下降,賠付率也同步上升,對應車險經營部分的成本大大提高。巨大的生存壓力,必然驅使財險公司以市場需求端為導向,加大供給側改革的創新力度,在新時代經濟社會的大生態中去探尋自己的發展定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