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金盛海洋IPO:業績“靠天吃飯” 研發費用率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中國網財經10月19日訊(記者蘇楠 葉淺) 近日,金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盛海洋”)回復首輪審核問詢函,擬登陸滬市主板,保薦券商為東興證券。
據了解,金盛海洋是一家綜合利用海水資源發展海洋化工業務的企業,主營海水制鹽、提溴及利用苦鹵生產鉀鎂產品。本次沖擊IPO擬發行不超過3334萬股,募資約9.3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受自然天氣變化、行業需求情況等諸多因素影響,金盛海洋歷史可查業績數據波動相對較大,如今隨著主要產品銷售價格的大幅下滑,有分析指出,公司業績或再度“變臉”。
此外,作為一家享受稅收優惠的高新技術企業,金盛海洋2019年至2022年研發費用率不足0.2%,四年研發費用少于300萬,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
業績“靠天吃飯”
金盛海洋首輪問詢回復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約為4.01億元、3.59億元、4.71億元、6.51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0.69億元、0.41億元、1.23億元、2.44億元。
中國網財經記者發現,金盛海洋盈利水平變化相對較大,盈利規模最大的2022年數據約為盈利規模最少的2019年數據的6倍,且公司盈利的劇烈波動情況或早已有之。
2014年3月,A股上市公司魯北化工亦曾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股份購買金盛海洋100%股權。彼時,魯北化工披露金盛海洋模擬的全業務口徑的主要財務數據,表示包含海鹽、溴素和苦鹵全業務口徑的金盛海洋2011年至2013年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約為2.31億元、2.11億元、1.93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0.76億元、0.35億元、0.33億元,與公司2019年、2020年凈利潤水平相對一致。
魯北化工在公告中表示,2011年至2013年金盛海洋業績下滑的一大主要原因為臺風及暴雨等異常天氣導致公司主要產品產量下降,預期隨著金盛海洋防范惡劣天氣影響能力逐漸增強,雙方資源協同逐步推進,金盛海洋業績預期將較大幅度增長。金盛海洋大股東亦承諾2014年至2016年公司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0.72億元、0.77億元和0.81億元。
最終,前述收購未能成行。2015年2月,魯北化工在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投資者說明會上解釋稱,受市場環境的變化,金盛海洋主導產品市場價格發生了變化,導致標的資產實際盈利與盈利預測值存在較大差距,標的資產的評估值也相應發生了變化。該變化對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構成重大影響,本次并購的目的已經很難實現。
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金盛海洋的業績對惡劣天氣及市場環境的變化依然極其敏感。
招股書顯示,金盛海洋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過半的主力產品鹽類生產能力已達152.72萬噸/年,但2019年至2022年,其實際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2.67%、66.97%、49.01%、45.74%,產能利用率的整體走低與極端天氣密切相關。
產品價格大幅提高,是促使金盛海洋報告期業績飛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鹽類產品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185.89元/噸、275.99元/噸、384.72元/噸,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已近四成的溴素產品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約為2.53萬元/噸、4.11萬元/噸、4.45萬元/噸。近三年,公司鹽類產品及溴素產品的平均價格漲幅分別約為106.96%、75.80%。
但鹽類產品及溴素產品的價格漲勢在金盛海洋完成上市之前未能持續。公司在首輪審核問詢回復中表示,自2022年10月初至2023年7月末,溴素銷售價格下滑幅度約45%,鹽類產品銷售價格下滑幅度49%,未來公司主要產品價格將面臨進一步下跌的風險,業績下滑或可超過50%。
有觀點認為,金盛海洋擬沖擊滬市主板上市,理應符合“大盤藍籌”定位,具備經營業績穩定、業務模式成熟、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特征。按照現行規定,擬IPO公司報告期為三年又一期,該種情況下公司業績或受行業景氣度或某些偶然因素的影響較大,金盛海洋的業績后續能否穩住或將成為決定其能否成功上市的關鍵因素之一。
研發費用率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據招股書,金盛海洋于2021年12月7日通過高新技術認定,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三年,依據相關法律規定,2021年至2023年公司減按15%計繳企業所得稅,從而其于2021年、2022年1-9月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金額分別約為1156.86萬元、2283.57萬元,占利潤總額比例分別約為8.03%、9.77%。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9月,金盛海洋研發費用分別為46.95萬元、51.00萬元、68.18萬元和66.53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0.12%、0.14%、0.14%和0.13%。同期,金盛海洋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1.62%、1.35%、1.28%、1.59%,遠高于金盛海洋相應研發費用率數據。
且金盛海洋員工結構中無專職科技人員劃分,僅注明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生產和技術人員人數為497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為82.15%。
對于科技人員人數占比、研發費用相對較少的原因,金盛海洋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公司研發具有生產特點,且據相關規定,公司將部分借助產品生產線的研發投入形成的研發試制成品,對外銷售確認為營業收入,并遵循收入成本配比原則,將其對應的研發投入計入營業成本或存貨導致。
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需同時滿足多個條件。其中兩個條件為: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最近1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3%。
雖然金盛海洋的實際研發投入未完整披露,但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9月,公司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分別為236.25萬元、283.83萬元、258.84萬元、233.69萬元,不論是75%還是100%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按照公司獲得高新技術認定前,2019年、2020年分別為4.01億元、3.59億元的營收水平,或均不滿足上述相關比例不低于3%的要求;當前高新技術認定到期后,公司是否能繼續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或亦存不確定性。
與上述情況存在差異的是,在募集資金使用計劃中,金盛海洋對于公司研發展現出了較高程度的“熱情”。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擬使用5068萬元募集資金建設研發技術中心,以引入行業先進的研發及試制設備和配套軟件,吸納高素質研發技術人員等。
對于金盛海洋的IPO進展,中國網財經將持續關注。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