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今年以來,境外上市熱度持續上升,越來越多企業積極尋求境外資本市場上市機遇。港股層面,截至12月1日,年內已有52家新股登陸港交所,其中49家為內地企業,另有91家排隊中。美股層面,年內已有35家中概股在美上市,其中28家為內地企業,另有72家已提交招股書。
從政策面來看,內地企業赴境外上市持續受到監管層鼓勵。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赴境外上市,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此外,境外上市企業備案進程已大大加快,更多“綠燈”案例涌現。自3月31日《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備案新規”)實施以來,目前公開的已有152家企業提交備案材料,其中68家企業獲得中國證監會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企業赴境外上市渠道更加暢通。
赴港上市占比上升
內地企業已成為港股市場的重要力量,內地企業赴港IPO比例持續上升。據德勤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來自中國內地的新股數量比例由去年同期的88%上升3個百分點至91%。
從行業來看,物流、人工智能、餐飲等稀缺標的、新經濟企業比重不斷加大。以“衣食住行”為例,目前已有超10家企業在港上市,包括友寶在線、鍋圈、十月稻田、綠源集團控股、途虎-W、巨星傳奇、Keep、珍酒李渡、百果園集團、正味集團等先后上市。
從市場表現來看,部分新股表現亮眼,友寶在線首日收漲40.87%,藥明合聯在上市首日收漲35.92%。珍酒李渡募集資金最大,成為年內“募資王”,募集資金53.09億港元。
四季度以來,港股IPO節奏已有所加快。截至12月1日,正在“排隊”的港股IPO企業91家,其中包括順豐控股、菜鳥智慧物流、美的集團、找鋼集團、知行汽車等。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總監袁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盡管今年港股IPO市場低迷,缺乏大型IPO項目,但香港仍然是內地企業赴境外上市的首選地,且港股市場對行業更具包容性。
港交所亦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積極求變,力求改善港股融資、交易和投資環境。3月份,港交所增設18C章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降低科技公司上市門檻;6月份啟動“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吸引離岸人民幣資金投資港股;9月份,港交所就GEM(創業板)上市改革征詢市場意見,簡化轉板機制;11月份,推出全新IPO結算平臺FINI,港股IPO結算進入“T+2”時代。
赴美上市加速回暖
除了赴港上市,赴美上市也是中國內地企業的選擇之一。截至12月1日,年內有35家中概股公司在美上市,融資規模合計約9.09億美元,數量和規模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94%和28%。其中,25家通過IPO方式上市,10家通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方式完成上市。另外還有49家已提交備案材料,其中21家已獲得中國證監會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
值得一提的是,電動汽車領域的公司積極赴美上市。例如,吉利集團旗下的極氪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首次公開招股(IPO)的申請文件。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顯示,極氪擬發行不超過9.26億股普通股并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外,吉利集團旗下的豪華電動汽車制造商路特斯科技,擬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并已向中國證監會提交備案材料。
為何內地企業積極奔赴境外上市?漢鼎咨詢執行總裁王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際資本市場對內地企業的吸引力在于,市場和投資者相對成熟、多樣化上市模式及融資方式以及國際市場和知名度的拓展。
此外,境外上市能夠為企業篩選吸引一批優質的國際投資者,滿足企業的國際化布局需求,在境外上市募集到的資金為美元或者港幣,可直接用于境外投資。
“不過,內地企業赴境外上市仍需注意三點,一是發行成本較高;二是當地的法律;三是文化語言的壁壘。”王慶表示,企業需根據自身情況、實力、長期發展的戰略規劃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量,選擇更合適的資本市場上市。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