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8日,逾90家A股上市醫藥企業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預喜”成為主基調。
Wind數據顯示,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92家醫藥企業中,有64家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實現正增長,占比近七成;12家預計實現扭虧。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市場逐步回暖、海外銷售加速放量是多家藥企2023年業績預增的重要原因。
“長期來看,醫藥行業依然擁有很大的潛力與動能。”實用金融商學執行院長羅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醫藥行業的總體增量,一是國內老齡化進程加快帶來的需求;二是隨著我國醫藥行業整體產、投、研能力不斷提升,將進一步打開全球市場。
22家預告去年凈利翻倍
截至1月28日,從預計業績增長上限來看,共有22家醫藥企業預告2023年凈利潤翻倍。其中普瑞眼科、康泰生物、天士力、三生國健預計最高歸母凈利潤同比增超500%。
預計凈利潤增幅最大的普瑞眼科表示,2023年公司將實現歸母凈利潤2.6億元至2.85億元,同比增長1163.98%至1285.51%。公司表示,其2023年抓住消費復蘇以及患者對眼健康需求增加的機遇,整體業績恢復較快增長,尤其是前年積累的存量就醫需求在2023年上半年集中釋放,公司成熟期醫院的業績貢獻是公司整體業績增長較大的最主要因素。
分行業來看,隨著常規診療需求恢復、新產品放量等,疫苗企業的歸母凈利潤呈快速增長,血液制品、其他生物制品也表現亮眼。
預計去年歸母凈利最高增長達815.86%的康泰生物表示,公司按照年度經營計劃積極開展各項工作,以市場為導向,持續優化營銷網絡布局,加強市場推廣及銷售工作,公司常規疫苗(不考慮新冠疫苗)總體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比增長不低于16%。
衛光生物表示,血液制品總體需求較好,公司相關血液制品訂單充足,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較好增長,預計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99億元至2.48億元,同比增長69%至111%。
此外,生物制品相關細分領域的百克生物、九強生物、特寶生物等也均預計去年營收、凈利雙增。
出海打開增量空間
方正證券表示,國內大批優質醫藥公司已具備全球競爭力,而海外市場具備廣闊發展空間。歐美市場準入壁壘高,但能夠帶來高毛利。亞非拉市場發展較快,且遠未達到飽和狀態。以醫療器械為例,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營收約1.24萬億元,僅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27%。“出海”可以為相關企業帶來相對可觀的增量。
事實上,海外業務的突破已成為多家企業業績高增的又一重要引擎。
心臟電生理和介入醫療器械企業惠泰醫療預計,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將達5.1億元至5.65億元,同比增加42.45%到57.81%。其表示,除通過研發持續優化、升級產品外,公司還持續開展各類市場營銷活動,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23年各產品線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惠泰醫療在最近一次公司回復投資者調研時稱,去年第三季度,公司海外業務增長超過90%。海外業務占公司當季度整體營收的16%左右。海外市場對公司品牌的認可度逐年上升,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旺盛,對公司研發和生產的能滿足臨床高難度手術產品需求較高。目前,公司正在擴大人員招聘以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去年公司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疫苗合作成果顯著。”康泰生物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公司收入結構逐步優化、大品種放量進入集中收獲期,海外合作布局加速,康泰生物在國內乃至全球創新疫苗領域的影響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據悉,康泰生物已聯合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同推進13價、23價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重要產品在海外的注冊、上市及商業化。去年10月份,康泰生物13價肺炎疫苗在印尼獲得全球首個海外上市許可。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創新藥海外授權“借船出海”,也對業績形成有力提振。科倫藥業表示,子公司科倫博泰生物就創新研發項目與默沙東(MERCKSHARP&DOHMELLC.)達成合作協議以及有償獨家許可,確認收入增加,同比減虧。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3.5億元至25.5億元,同比增長37.82%至49.55%。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國產新藥超過5億美元的海外授權已經多達25項。通過海外授權,一方面國產創新藥的商業天花板進一步打開,另一方面也表明國產創新藥研發質量不斷提高,國產創新藥的價值被跨國藥企充分認可。(本報記者 李雯珊 見習記者 劉曉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