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持續多年的快遞價格戰或將宣告終結。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繼9月初多家快遞企業提出增加派費,每單上調1角錢后,9月末,數家快遞公司又正式宣布,自10月份起對快遞服務價格進行規范。
“增加派費、規范價格,其實就是提價,只是換了個說法。”某不愿具名的快遞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以前大家都覺得快遞的價格只可以降不能漲,但隨著相關監管政策的落實,市場對行業的預期正在改變。”
而對于快遞業近期出現的新變化,快遞物流專家、上海交通委郵政快遞專委會副主任趙小敏表示,快遞單一價格戰模式(即1.0版)已宣告結束,快遞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各利益相關方的共識。
多家公司上調終端派費
“漲了,的確是漲了,一單給漲了一角錢。”日前,沈陽多位快遞小哥都向記者確認了派費上漲的情況。不過也有一位小哥表示,自9月份就已經上調了派費,但因為中轉費也上調了,網點負責人跟他們商量,上調的派費就不給到個人。不過這位小哥認為,無論如何,上調派費,對于他們都是一件好事。
“公司宣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全網派費每件上調0.1元,并要求各加盟商不得隨意截留,以切實提高全網業務員的投遞報酬。”圓通速遞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按上述標準執行,并對網絡落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該圓通速遞人士表示,此次派費上調,將有利于切實提高末端業務員的投遞報酬,有助于維護公司末端網點和業務員的穩定,助力公司整體提升服務質量,改善客戶服務體驗,一定程度上對公司的經營、利潤產生積極影響。
“各家都上調0.1元之后,這部分錢既不由快遞公司承擔,也不由加盟商承擔,而是由客戶承擔,相當于漲價了。”前述不愿具名的快遞業內人士表示,派費上調并不會給公司帶來成本增加。同時,對于公司來講,可能還省掉了以前需要給基層網點的一些補貼。
除了派費上調,記者注意到,為進一步降低網點經營負擔,維護快遞員群體權益,圓通速遞還宣布自10月1日起,針對加盟商及末端網點的升級投訴、虛假簽收、及時攬收等考核項目進行調減優化,為網絡減負賦能。
價格戰時代或將終結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今年1月份-8月份,我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73.2億件,同比增長40.1%。其中8月份單月完成業務量89.92億件。也就是說,按目前業務量增速,預計不到10月末,今年的累計業務量就將超越去年全年。
不過,在業務量同比大增的同時,今年前8個月,我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509.4億元,同比增長23.4%,遠低于業務量的增速水平。
“業務額跟不上業務量的增速,主要是‘價格戰’的激烈競爭下,各家公司單票收入一直在降。”不過,上述快遞業內人士亦認為,這一勢頭自今年下半年已經有所好轉,畢竟成本下降空間也是有限的,光拼價格,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關于2021年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的通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快遞價格低位運行,快遞整體平均單價為9.8元,同比下降13.1%。但6月份當月,同城、異地和國際平均單價環比分別提高0.11元、0.16元和1.9元,其中異地單價反彈明顯,環比提高2.8%,快遞平均單價下行勢頭有所遏制。
此外,據多家快遞物流上市公司披露的業務數據,自5月份以來,單票收入價格也呈現企穩或回升的勢頭,其中圓通速遞8月份單票收入2.13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03%。韻達股份今年6月份至8月份的單票收入也在逐月提升。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多家公司集體對價格進行規范,無疑是各方退出價格戰最好的“臺階”。
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對于快遞行業近期的派費上調和價格規范,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特聘教授張修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業上調派費并規范價格是應對快遞業成本上升壓力的舉措;是落實今年7月份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提高快遞員勞動報酬的舉措;也意味快遞企業意識到合理的價格水平是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江瀚認為,對于產業各參與方來說,可以讓大家以一個相對體面的形式退出價格戰,從而讓市場進入一個相對平和的狀態;對于基層網絡,將有可能讓其從以前被瘋狂壓榨的環境中解放出來,快遞小哥無疑是最受益的一方;對于整個快遞產業,價格規范意味著快遞業發展將進入一個更加成熟的階段。
不搞‘價格戰’了下一步到底該怎么競爭?快遞服務到底該如何提高標準?快遞產業到底該如何進一步優化成本?
對于這些問題,江瀚認為,價格戰畫上休止符,各方比拼的就是服務了,如何能夠在服務上取得優勢,無疑是高度同質化快遞市場最大的難題所在。而價格戰結束,成本的壓力并沒有真正解除,后續如何進一步利用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仍是急迫的問題。
看懂研究院經濟學者王赤坤認為,無論從相關政策,還是市場情況看,中國的快遞業都已經過了高速發展期,行業發展紅利逐漸消失,市場不但要與同行激烈競爭,還要與員工及合作伙伴博弈,同時還要適應相應的監管政策,快遞行業躺贏時代結束,企業需要更盡心地去做運營。
但王赤坤也認為,在行業紅利減弱、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單靠運營難以顯著推動主營業務增長,故此,快遞公司紛紛在戰略層面展開角逐,多元產品升級、多元創業和多元并購,有的甚至嘗試跨界、轉型。(記者 李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