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企業融資頻迎利好
從10月26日到11月5日,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陸續發布的兩份重磅文件都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綠色發展逐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借助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綠色產業將發展得更順暢。綠色生產覆蓋全產業鏈,綠色技術創新是核心驅動力,綠色產業具備資本投入大、投資周期長等特點。資本市場可以為綠色企業提供更多資金支持,緩解綠色企業的融資難題,更好地支持綠色經濟發展。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2家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企業登陸A股,IPO募資44.92億元;235只綠色公司債券募資1357億元,較去年全年增長逾74%。綠色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成效顯著。此外,上市公司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環保信披數量及質量持續提升。
235只綠色公司債券合計募資超1300億元
11月5日,工信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降低融資費用。依托科創屬性評價,研究建立綠色科創企業培育引導機制,支持“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是監管部門助力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支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為綠色企業提供融資便利和拓寬融資渠道,讓更多社會資金參與綠色企業發展,壯大綠色經濟,加快實現“雙碳”目標。
10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也提出,拓展綠色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上市融資、掛牌融資和再融資。
近年來,環保上市公司數量和綠色公司債券發行規模逐年增長。《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IPO方面,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新證監會二級行業)為例,截至11月7日,A股共有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上市公司67家,合計首發募資379億元。其中,僅2021年就有12家登陸A股,IPO募資合計44.92億元。
綠色公司債券發行方面,今年年初以來,滬深交易所發行235只綠色公司債券(債券名稱中含“綠色”),發行規模合計1357億元,較2020年全年增長74%。
周茂華表示,資本市場作為投融資樞紐,支持綠色企業發展具有以下優勢,一是資本市場拓寬綠色企業融資渠道,為企業發展提供長期資金,加速綠色企業快速發展;二是有助于強化綠色企業市場約束,推動綠色企業規范健康發展;三是為資本市場注入新鮮“血液”,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新的賽道和投資選擇,滿足市場多元化投資需求。
強制性環境信披制度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監管層不斷完善上市公司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取得明顯成效。證監會網站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和2019年,滬深兩市共有1120家和1373家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環保相關信息。
“對于綠色企業來說,環境信息披露是基本要求,這個要求也應逐漸擴大到所有上市公司。這是我國經濟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的客觀需要,有助于提高社會市場主體共識,推動綠色經濟深入發展。”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2020年看,上市公司環保信息披露數量及質量進一步提高。深市上市公司2020年報實證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深市公司繼續加大環保投入力度,提高環保信息披露質量。1700余家公司在年報中披露履行社會責任、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信息;450余家公司披露了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其中納入滬深300指數的深市公司披露率達88%;近800家公司披露了污染防治、資源節約、生態保護等方面信息。
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滬市主板公司堅持環保先行,深度開展防污治理,環保信息披露更加完善。2020年,超1000家公司通過改進生產工藝、購置環保設備、減少污染物排放等方式貫徹綠色發展理念,550余家公司采取了碳排放措施,環保投入金額合計1400余億元。630家公司建立環保信息披露機制,約600家滬市公司單獨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近900家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相關信息。
“隨著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戰略的貫徹實施,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將綠色發展納入發展戰略。”上海財經大學法學教授麻國安博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加強上市公司環保信息披露,有助于增進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責任意識,推動上市公司優化產業結構,加速構建綠色發展方式。同時也有利于社會公眾對于企業履行環境和社會責任監督。另外,通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來推進環保建設,也進一步提升實體產業的綠色發展水平。
談及如何促進資本市場與綠色企業良性循環,周茂華表示,首先,要平衡好市場秩序與綠色企業準入門檻;其次,打通多層次資本市場,最大限度挖掘資本市場功能潛力,未來PE、VC等對綠色企業發展也將發揮出重要作用;再次,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推動國內外綠色金融標準相互融合、市場互聯互通,促進資本市場雙循環發展格局;最后,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綠色金融支持工具體系,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綠色低碳經濟領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