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家的科技創新路,用“一步一個臺階”來描述是再合適不過的。
首先就是字面意思,即海爾智家是靠腳踏實地的創新和長期積淀,造就了如今的行業引領地位。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海爾智家“溫濕氧磁多維精準控制家用保鮮電器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成為家電行業唯一牽頭獲獎企業。至此,海爾智家已累計獲得1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穩居行業第一。
而更深一層的意義,是說海爾智家創新的每一步,都代表著行業科技迎來新高度、邁上新臺階,指引著趨勢迭代的下一步,更意味著用戶向著美好生活更進一步。
科技每邁一步,用戶體驗都在更進一步
把用戶需求比喻成一座山,那科技創新的過程就像“爬山”。我們知道,并非每座山都有清晰的上山路徑、安全的上山路線。但對海爾智家而言,只要用戶有需求,企業就應該解決需求,哪怕面前是一座還未有人征服過的險峰,也要一步步蹚出一條路。
比如,傳統洗干一體機高度普遍達到170cm以上,女性操作起來難度較大,甚至需要踩小板凳。“高度過高”看似只是小問題,卻是行業的大難題:如果簡單壓縮尺寸降低高度會導致容量變小、實用性變差;而重新設計結構又費時耗力,因為要保證平穩安靜,哪怕1cm的調整都需要重新測試機身運轉時的偏心和振動幅度。
但為了幫亞洲女性拿走“小板凳”,海爾智家毅然投身攻關。經過了先后百萬次實驗和無數次的測試,卡薩帝研發出中子和美洗干護理機,將170cm的業界常規機身高度壓縮至150cm的“黃金高度”,不僅方便了用戶操作、保證了運行效率,還進一步提升了功能集成度,兼顧用戶洗衣、干衣、護衣等多樣化需求。
冰箱領域亦是如此。通過技術突破,海爾智家推動行業嵌入式產品的離柜縫隙步步縮減,直至為0。傳統嵌入式冰箱兩側的閃縫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帶來磕碰、藏灰等問題。為此,海爾智家前后進行了20余萬次實驗、拿下155項專利,首創底部前置散熱科技和離心變軌鉸鏈科技,讓冰箱真正實現了0閃縫嵌入。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為了解決“空調病”困擾,海爾智家全球首創聚合雙向冷暖分送科技、離子瀑洗空氣科技、雙動力恒溫凈化新風科技,不僅能“只吹風不吹人”還可持續凈化空氣,保證全家呼吸健康;海爾冰箱首創的全空間保鮮科技和首創阻氧干濕分儲科技,則能為用戶帶來“果蔬放7天堪比1天”“干貨存9個月營養如初”的極致保鮮效果……
攀峰路上,海爾智家直面需求和難題“拾級而上”的每一步,都代表著行業科技進步和用戶體驗進步。雖然困難是巨大的,但意義也同樣深遠。
這也是海爾智家能持續引領行業創新趨勢、用戶體驗進化的內因所在。據統計,目前海爾智家已有200余項原創科技被行業跟進,還實現了專利、標準、國家認可、工業設計的4項NO.1。除了行業最多的國家科技進步獎,還有12項中國專利金獎、6項國際設計金獎,數量均為行業第一。同時,其還累計發布了97項國際標準,也是行業最多。
創新引領的背后,是與用戶和全球共創
不僅僅在國內,海爾智家更在全球市場引領著一波又一波科技革新浪潮——據統計,僅過去1年時間,海爾智家就有超過1000個原創技術產品上市,新增了37項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
這背后,離不開海爾智家“與用戶共創的態度”以及“與全球共創的能力”。在全球各地成立本土化研發中心的基礎上,海爾智家線下布局了全球10+N開放式創新體系、線上搭建起HOPE創新生態平臺,鏈接全球25萬+專家、100萬+一流資源。
因此,海爾智家可實時交互全球用戶需求、描繪用戶需求畫像,實現精準的科技創新、產品迭代、體驗升級:如專門針對印度市場設計的“不彎腰”冰箱,就通過“冷藏室在上”的設計讓用戶日均減少15次彎腰,飽受好評;在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海爾空調依據當地高溫天氣研發了“涼芯橋技術”,能在55℃天氣下保持100%足冷量、68℃下實現穩定運行不停機。
同時,海爾智家在面對全球性的重要課題時,也可以集全球之力進行合理分工、精準攻堅、密切協同:擁有300多項發明專利、斬獲德國iF設計大獎的“X11洗衣機”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歐盟嚴苛的環保節能標準,當地用戶要求洗衣機不僅要高效、好用,而且必須節能環保。為此,海爾智家協同中國研發中心負責軟硬件設計,澳洲研發中心負責電機升級,歐洲研發中心解決智能互聯和洗凈算法升級,美國研發中心提供新風技術和風路集成方案,最終打造了“全球技術集大成者”的X11洗衣機,比歐洲A級能效標準還節能50%,實現了同類產品中最高的能源效率。
憑借立足全球、輻射全球的科創能力,海爾智家的步步創新、步步引領,也持續轉化成全球市場地位的節節高升:在美國、新西蘭等6個國家進入TOP1;在歐洲,海爾智家連續8年市場增速最快;在東南亞,海爾智家整體份額TOP3。
海爾智家的科技引領和持續引領,不僅在于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態度,更在于從不怯于挑戰“從零到一”,以及從不缺乏哪怕開辟一個全新品類、開拓一條技術新路的勇氣和決心。
換句話說,海爾智家創新的每一步,都不止在挑戰自己的科技上限,更是在完成之于用戶體驗痛點和行業技術藩籬的跨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