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家房企宣布跨界進入鋰電產業。1月5日,宋都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設立浙江宋都鋰業有限公司,根據測算,初期公司注冊資本金擬定為5億元。
宋都股份公告顯示,目前尚未有鋰業相關業務,沒有相關的技術儲備、相關的資源及專業團隊。本次對外投資僅是公司新設全資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明確具體投資項目,尚未簽訂相關投資協議。
即便如此,宋都股份開盤即漲停,所謂“沾鋰”必漲。
202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一直處于爆發式發展態勢,眾多上市公司也追逐熱點,向鋰電產業鏈轉型。
資本市場方面,在2021年,鋰電概念股大漲,其中,湖北宜化大漲566%,江特電機大漲457%。據記者粗略統計,去年以來,有超20家上市公司跨界進入鋰電產業鏈。
2021年以來,新進布局鋰電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已經嘗到了股價大漲的“甜頭”。比如新力金融在宣布跨界“鋰電池”后,股價出現多個漲停。
此外,龍佰集團、中核鈦白、安納達等多家化工企業也都在2021年大手筆向磷酸鐵鋰發力。
巨頭定增擴產,外行跨界入局,鋰電產業鏈在2021年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但隔行如隔山,跨界的風險不容忽視,新力金融就因為收購資產質地不佳遭到市場質疑和交易所的問詢。
“跨界的第一個風險是比較優勢和機會成本,如果上市公司并沒有從事鋰電池業務的專業經驗和能力,雖然短期在二級市場對股價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業務本身可能會出現收益率較低甚至虧損的可能,不僅沒能分享政策和發展紅利,還將失去其他收益機會。”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記者表示,第二個風險是成長和競爭風險,鋰電池產業在高投入下,勢必導致產業成長速率有所減緩、市場競爭有所加劇,最終結果是項目實際情況不如預期。
一邊是上市公司紛紛跨界鋰電產業鏈,一邊是相關產品持續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價格屢創新高。
上海鋼聯數據顯示,在春節集中備貨等因素的驅動下,鋰鹽價格再創新高,1月5日,市場電池級碳酸鋰報盤價已突破31萬元/噸,高達32.5萬元/噸。但是商談成交重心在29萬元-30萬元/噸。
“有電池企業因為碳酸鋰暫時短缺不得不停產,整個產業鏈確實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分析師曲音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1年以來,碳酸鋰市場整體維持上漲趨勢,一季度因下游需求仍然旺盛,正極企業本著買漲不買跌的心態積極入市,對碳酸鋰的采購量上漲,而碳酸鋰現貨庫存有限,冶煉端檢修致使產量下滑,市場供應緊張現象不減,鋰鹽企業紛紛提高報價,碳酸鋰成交價格上漲持續。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火爆導致鋰鹽供不應求,隨著新能源汽車總量的增加,鋰電產業鏈更是加速狂奔。
數據顯示,2021年1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繼續刷新紀錄,產銷量分別達到45.7萬輛和4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2倍;2021年1月份-11月份產銷分別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預計2021年12月份的產銷量有望延續增長勢頭,去年全年產銷量有望超過340萬輛。
高工鋰電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550萬輛。
新能源汽車賽道仍舊被看好,上下游相關產業鏈火爆程度或不亞于2021年。曲音飛認為,供需面在2022年不會出現太大變化,碳酸鋰冶煉端供給速度遠遠不及下游需求增長速度,供需矛盾將有效支撐碳酸鋰價格上行。(本報記者 李春蓮)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