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畢馬威中國發布2022中國證券業調查報告——《證券行業趨勢及戰略洞察》,涉及我國證券行業當前政策環境、業務發展、競爭格局等方面內容。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注冊制改革等多項改革以及證券市場國際化程度的提升,促進券商進一步提升資本實力、定價能力和專業服務能力。與此同時,證券行業內部并購整合大勢不減,預計不久的未來將涌現出包括強弱并購、中小券商間重組和跨境并購在內的多種并購方式。
我國資本市場改革正在持續推進中,從全面注冊制改革到做市商機制的陸續引進,多項政策陸續出臺,發行承銷、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礎制度以及流動性提供機制逐步得到完善,也為證券行業未來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作為重要的流動性提供機制,做市商機制可補足競價交易制度缺乏的流動性,減輕市場波動性,進一步規范市場,抑制價格操縱,維持市場公平。”畢馬威中國證券及基金業主管合伙人王國蓓表示,科創板做市商試點到來,擁有較強資本實力和交易能力的券商將獲新業務機會。預計符合申請首批做市商資格的券商中,大型券商居多。做市交易為試點券商展業帶來業務的新增量,同時或帶來新的協同效應,并為其他機構業務引流,提升客戶黏性。
而投行業務市場化發展,也對券商專業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王國蓓進一步表示,注冊制改革下,投行業務回歸本源,促使券商進一步提升定價能力、銷售能力以及專業服務能力。價值發現、估值定價、研究分析、服務銷售等成為券商的核心競爭力,頭部券商在承銷規模、風險管理能力、客戶儲備等多方面保持并繼續增強自身優勢。同時中小券商將強化特定業務領域,向特色化、精品化方向轉型。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對于業務能力、資本實力的要求也進一步催生了國內券商的并購熱潮。業內人士預計,證券行業內部并購整合大勢不減,預計不久的未來將涌現出包括強弱并購、中小券商間重組和跨境并購在內的多種并購方式,同時也存在強強聯合的可能性。
“強弱并購可幫助頭部券商擴大特定地方市場優勢,或補齊自己的業務短板;中小券商間的并購能夠快速擴大凈資產規模,縮小與頭部券商在資本實力的差距,推進業務規模化發展;此外,跨境并購可以幫助券商拓展境外客群,提升在海外市場的服務能力與影響力。”畢馬威中國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戰略咨詢總監杜劍敏稱。
此外,在杜劍敏看來,近年來券商也通過并購加強自身的全鏈條金融服務能力。公募基金、期貨公司等與證券金融高度相關的業態長期以來受到券商的重視,券商在享受并購整合后投資財務收益的同時,也應著力發揮公募、期貨等業務與自身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機構業務等板塊的協同效應,提升證券金融集團的整體競爭力。與此同時,在地方金控平臺轉型的風口下,作為申請金控的六類核心牌照之一,券商憑借其強大的融資與服務功能、卓越的投資研究能力以及較為出色的投資收益表現,受到重點關注。
國際市場方面,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的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陸續加碼布局中國市場,多家外資券商宣告展業。自2019年以來,已有3家外資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開業,5家申設全資或合資證券公司的外資機構獲證監會反饋意見;此外,目前還有2家外資券商由外資控股轉為外資獨資券商,3家外資機構進一步提高其合資券商的持股比例實現控股。
不過目前看,外資券商在展業初期階段還面臨諸多挑戰。“外資券商業務范圍限制放開時間短,業務協同效應不足;展業初期凈資本規模也有限,需權衡資金投入、合規風控與盈利要求之間的關系。”杜劍敏說。
杜劍敏進一步表示,為應對上述挑戰,外資券商可考慮針對性補充證券牌照,深耕業務特色,通過多業務的協同聯動,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此外,外資券商可充分發揮其國際化的管理經驗,協同境內外的服務網絡,提供包括跨境投行服務,多元全球配置的財富管理服務等。(記者 羅逸姝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