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聯盟第36屆首腦會議(第36屆非盟峰會)18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盟總部開幕。習近平主席致電峰會,向非洲國家和人民表示熱烈祝賀。
習近平主席在賀電中說,中非合作不斷向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發展,走在國際對非合作前列。我愿同非洲國家領導人一道,進一步加強中非友好合作,密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配合,推動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非友好源遠流長。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歷史使命把中國和非洲緊緊聯系在一起。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主席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引領中非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先后宣布對非“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和“九項工程”,雙方在基礎設施、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等多領域合作碩果累累,彰顯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高水平發展。
四通八達,促進聯通發展
“走快速路太方便了!過去從機場開到市區要2個小時,遇到堵車更久,現在只要20分鐘。”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出租車司機約翰·安迪戈說。
安迪戈提到的這條快速路,由中國企業投資開發和建設,去年7月底正式投入運營。快速路途經內羅畢中央商務區、國家體育場、議會大廈、總統府,連接內羅畢市區與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全長27.1公里,今年2月初,累計通行車次已突破1000萬。
“要發展就必須要建設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肯尼亞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長昆古·恩敦古說,內羅畢快速路大大緩解了道路擁堵,顯著降低物流和民眾通勤成本,在當地深受好評。
車輛行駛在肯尼亞內羅畢快速路上,這條快速路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開發和建設運營。
在本屆非盟峰會上,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加快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然而,長期以來,非洲一些地區的道路、橋梁、港口、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仍不完備,已成為非洲國家加強經貿往來的主要障礙。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中非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不斷取得豐碩成果。中國在非洲修建了超過6000公里的鐵路、6000公里的公路、近20個港口、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
今年1月底,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舉行開港運營儀式。這個西非第一大深水港,預計將創造近3600億美元的總體經濟效益和17萬個工作崗位。可以預見,項目投運將為尼日利亞經濟發展打開新局面。
贊比亞大學工程學專家丹尼斯·姆瓦巴說,中國的幫助使非洲互聯互通、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極大促進非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經濟一體化,為非洲國家帶來工業化發展機遇。
言出必行,筑牢健康屏障
高級工程師埃內圖·弗雷德在非盟委員會工作了14年。他說,非洲疾控中心總部落成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高興的記憶”。
今年1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南郊,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附近車水馬龍,非盟會旗和中國國旗在藍天白云下迎風飄展,印有“中非友誼長存”的橫幅高掛在總部大樓外。當天,中國援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項目舉行了竣工儀式。
這個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親自推動建設的中非合作旗艦項目,是非洲大陸第一個擁有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設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對于提升非洲疾病預防、監測和疫情應急反應速度意義重大。
“項目投入使用后,將更好地守護非洲民眾的生命健康。”弗雷德說,十多年來,他親歷了中方援建的非盟總部的落成,又見證了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竣工,“中國對非洲的支持一如既往,言出必行。”
新近竣工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大樓(一期)。
自1963年中國向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以來,中國援非醫療隊的足跡遍及廣袤的非洲大地。在2014年西非各國抗擊埃博拉時,中國派出上千名臨床和公共衛生專家逆行出征,同當地民眾一起迎戰病魔。新冠疫情暴發后,中國和非洲相互聲援、并肩戰斗。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非洲送來寶貴支持;非洲出現疫情后,中國率先馳援,和非洲人民一同筑起守衛生命的“健康屏障”。
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將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疫苗,并將為非洲國家援助實施10個醫療衛生項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中非團結抗疫合作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推動彌合“免疫鴻溝”。
2021年,在給第34屆非盟峰會的賀電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中非雙方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相互支持、共克時艱,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成功舉辦,中非各領域合作持續推進,雙方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向全世界展現了中非關系的高水平。
衛生健康合作是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接連納入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和“九大工程”。中國持續派遣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援建非洲疾控中心、建設數十個專科中心、同非洲多國開展對口合作機制。非盟委員會副主席莫妮克·恩桑扎巴甘瓦說,非中醫療合作成就斐然,是中國言出必行“生動而鮮明的例證”。
“從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率先惠及非洲國家,到宣布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提前開工并順利竣工,事實一次次證明中國重信守諾。”尼日利亞國際關系專家、尼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說。
授人以漁,培育發展之基
“因為中國,我們才有機會上學;因為中國,我們才有機會操作這些農機設備。”亞巴西農業職業技術中學學生小穆迪納說。
由中方援建的亞巴西農業職業技術中學是喀麥隆第一所農業技術學校。學校占地4公頃,另有78公頃的配套教學用地,行政樓、教學樓、多媒體中心、實驗室和養殖場等一應俱全。中方還向學校捐贈拖拉機、挖掘機、小雞孵化器和鍋爐等教學用具。
該校主要教授農作物種植、禽畜飼養、農產品加工、農機設備維護等課程,自2017年開校以來,已為喀麥隆培養了約500名農業技術人員。“中學傳授農業技術、培養專業人才,解決了就業問題。我衷心希望喀中教育合作越辦越好。”亞巴西大區區長讓·米拉博·埃巴說。
中方援建的喀麥隆亞巴西農業職業技術中學里,學生們在上拖拉機實踐課。
有研究顯示,到2030年,全球約四成青年人口將來自非洲,青年將成為促進非洲和平穩定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非洲國家迫切希望加強人才培養,增加就業崗位,釋放人口紅利。
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將“能力建設”納入“九項工程”。中國將為非洲援助新建或升級10所學校,邀請1萬名非洲高端人才參加研修研討活動。中國還將繼續同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鼓勵在非中國企業為當地提供不少于80萬個就業崗位。
自2019年3月非洲首家魯班工坊落地吉布提,中國已在非洲建成十余所魯班工坊,促進了非洲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受到普遍好評。肯尼亞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說,中非能力建設合作將中方優勢與非洲人力資源稟賦相結合,促進提升非洲教育水平,培養大量當地需要的人才。
如今,越來越多非洲青年來到中國留學和進修,將電商扶貧、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創新做法帶回家鄉。
“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僅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信心。”來自剛果(布)的留學生查爾斯說。查爾斯目前就讀于山西大學,他決心學成后回國建設家鄉,“希望我的同胞們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距離雖遠心相近,歲月遷移情更親。展望未來,在中非領導人共同引領和推動下,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必將前程似錦,為促進南南合作、增進人類共同福祉注入蓬勃力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