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團技能工人實干爭先勇擔當
在徐工基礎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第一制造分廠高精密核心零部件工作室,臺鉗桌前,全國技術能手、機械裝配鉗工楊長劍拉著弓步,正聚精會神地加工著形狀復雜的高精度零件。經他手工研磨的零件,精細程度可以達到0.005毫米。一塊原材料板,經過鋸削、銼配、鉆孔、打磨工序,變成高精度“工藝品”級零件。
走進徐工集團,在生產車間,在建設工地,到處都升騰著熱氣騰騰的實干氛圍。扎根生產一線、投身技術攻關、做到精益求精,技能工人成為制造強國的有生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撐起裝備制造業脊梁,我們要作出自己的貢獻。”楊長劍告訴記者,制作出形狀復雜和高精度的零件,是機械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加工環節,工件圖紙上的零件尺寸,精度甚至可以達到千分之五毫米。這個制作過程就像雕刻一件工藝品,需要日復一日的練習。
“鉗工的活兒,基本是用手磨出來的。”多年來,楊長劍不斷磨練自己,用工匠精神打造過硬產品,經他雕琢的“工藝品”級零件,用在了全球最大旋挖機XR1600E等一系列裝備制造重器上。同時,他還領辦了楊長劍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領10多名青年員工共同攻關,解決多項企業生產技術難題。
楊長劍告訴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這帶給青年技師們源源不斷的動力。對他而言,“工匠精神”意味著傳承、創新和擔當,“要把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融入崗位實踐,為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快速崛起、為重大技術裝備攻關作出自己的貢獻。”
也正是因為關鍵零部件在細微處的不斷突破,推動了徐工集團產品性能、噸位的持續升級。作為我國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近年來徐工集團先后完成了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全球首吊,全球最大旋挖機、700噸超大型液壓挖掘機面世,全球最大伸縮臂風電起重機出口歐洲……
隨著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速,智能制造呼喚“數字工匠”,越來越多的一線工人將“四兩撥千斤”的數字技能與“千萬錘成一器”的工匠精神融為一體。
僅僅8分鐘,一個小型挖掘機在此誕生——走進徐工集團挖掘機械事業部的三號智能制造車間,三十余臺焊接機器人點焊、抬臂、旋轉,伴隨著滋滋的聲響,弧光閃爍、焊花飛舞;十余臺大型RGV自動化物料輸送車“聽從”指令,有條不紊地來回穿梭;工位機械手自動上料、裝夾、焊接、下料,一氣呵成……
車間里,“全國技術能手”許化龍頭戴安全帽,操控著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系統。“工程機械產品形狀越復雜,加工精度越高,難度系數越大。”許化龍說,“數控”是一門精度極高的技術活兒,需要緊跟知識發展前沿,不斷精進操作技能,提升操作精確度。
在徐工“智造4.0”工廠建設中,許化龍潛心鉆研,設計出了集壓力監控預警、自動測量找正等功能于一體的自動化工藝裝備。同時,他還帶領團隊順應數字化發展需求,研發出反變形控制“波浪銑”加工工藝,設計專用偏心反銑刀具,改進工藝裝備20余套,申報了6項專利。
目前,三號智能車間智能化設備占比超過90%,關鍵設備聯網率100%,效率提升70%,一批裝備數字化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不少過去由人工操作的工序,經數字化改造后,精度、效率大幅提高。
“產業的轉型升級、科技的日新月異,讓產業工人、技能人才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舞臺。”許化龍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加強學習、不斷進步,主動向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工匠轉型升級,爭做新時代的技能工人。”(記者 郭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