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共同富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中央提出了要求,列出了時間,繪出了路線。但是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還要充分尊重客觀規律,處理好若干關系,凝聚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正確處理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可以說,國有企業不僅僅是我們的物質基礎、經濟基礎,更是我們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很多國有企業承擔著提供公共產品、重大核心技術的重責,還在國家宏觀調控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同時,我們既要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員工持股、共同發展,形成一種資本所有者與勞動所有者的利益共同體;也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其他非公經濟的發展,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進一步推進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社會的穩定。
正確處理按勞分配與其他分配方式的關系
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一個明確的要求,就是要激發各種生產要素的積極性,讓各種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參與到分配當中去。當然,在一切要素中,毫無疑問的是勞動占比最大。對此,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為例,我們明確“勞動報酬占GDP比重超過50%”;同時提出“實施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倍增計劃”,如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重點群體增收潛力等等;“實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如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實施農民致富增收行動等等;“完善創新要素參與分配機制”,如加快探索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價值的實現形式,推進公共數據共享開放,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等等。
正確處理初次分配、再分配與第三次分配的關系
正確處理初次分配、再分配與第三次分配的關系,也可以說是正確處理市場、政府和社會的關系。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指出,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其中,初次分配強調的是市場,即按照各種生產要素的貢獻來進行分配,更多關注的是效率;再分配強調的是政府,即通過稅收、財政轉移的形式在全社會進行再次分配,用強制性手段來調節收入,促進社會整體公平;第三次分配強調的是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的社會力量,如通過捐贈等方式來幫助低收入群體,體現的是社會成員之間的精神追求。可以說,一次分配是基礎,是增加要素收入;二次分配是托底、保民生,是公平的體現;第三次分配是慈善的體現。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第三次分配是自愿而不是強制性的。
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二者有統一的一面,即效率是實現公平的基礎,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條件;二者也有對立或矛盾的一面,即效率原則上不會自動實現公平,公平原則上也不會自動實現效率。所以,從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在效率的基礎上二者統一,才能實現更好的公平。所以,共同富裕是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的,沒有高質量發展就不可能做到更好的公平。換句話說,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
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全面發力、久久為功。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完全有信心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再創輝煌,不可逆轉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引領人類文明新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