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要求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么?是六個“新”,即: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可以說,在“十四五”時期,我們要解決的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的問題。從邏輯上看,高質量發展是未來5年乃至15年和30年中國發展的核心任務,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高質量發展
《建議》指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尤其是在國際環境越來越復雜、發生了深刻變化又備受疫情影響的當下,我們既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又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當然,和平和發展、經濟全球化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和歷史大勢。國際形勢的復雜變化是變中有機、危中有機的,因為我們必須要跟上全球重大科技和產業革命這一機遇的步伐,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這都需要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求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也是各類風險多發易發的階段。我們要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如經濟角度上美國次貸危機等因素引發的全球性金融風險以及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而引起的經濟大幅波動等。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靠高質量發展。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的前提下,我國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求高質量發展
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意味著我們的經濟結構必須要發生深刻變化。原先我們經濟增長靠的是投資和出口的拉動,現在靠消費、投資、出口的協同拉動,其中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高度,2019年消費對GDP貢獻率是57.8%,這表明我們已經從投資時代轉向了消費時代。
相應的,我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自2013年開始,我國第三產業占比開始超過第二產業并且一直在升高。如今第三產業占比已經超過50%,而第二產業的占比則降到了40%左右,第一產業占比在10%以內。這表明我們的產業結構也已經從工業時代發展到了服務經濟時代。
此外,我們的城鄉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從城鄉分割到城鄉融合,即:城鄉同步發展且收入差距越來越小;二是在區域結構上,從東部率先發展到東中西部統籌協調,并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等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由此可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以及城鄉融合發展,都要求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我們在“十四五”時期乃至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必須高度重視的核心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根據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孫小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