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這十年,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臺階。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經過持續努力和不懈奮斗,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歷史性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徹底消除絕對貧困,不僅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更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和全球反貧困事業的重大貢獻。
貧困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20年底,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已達10740元。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異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勝利完成,960多萬人“挪窮窩”,擺脫了閉塞和落后。貧困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貧困地區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我國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大電網覆蓋范圍內全部通動力電,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等較快發展。
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和開展精準脫貧,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基層黨員干部能力明顯提升。貧困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從幾乎都是“空白村”發展到村村都有集體經濟收入。扶貧干部用心用情為群眾干實事、解難題,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貧困群眾奔小康信心更足。
為推進鄉村振興積累了經驗。脫貧攻堅集中了全黨智慧和人民群眾實踐,探索了鄉村建設和治理的有效途徑和成功經驗,包括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檔立卡、精準施策,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強化資源要素供給,強化實績考核制度等,為脫貧后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積累了寶貴經驗。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保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的同時,以推進共同富裕為方向不斷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和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城鄉居民生活顯著改善。2012-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10元持續提高到35128元,中等收入人群超過4億。扣除物價因素,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持續升級,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普及率超過100%,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達到41.8輛,旅游、通訊、網購等成為日常消費,2021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達到44.2%。2020年,我國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達41.76平方米,平均每戶居住面積達111.18平方米;城市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達36.52平方米。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全國鐵路網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達到99.1%,高鐵網對50萬以上人口城市覆蓋率達到91.5%。
就業形勢長期保持穩定。2012-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3億人,期間連續7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近兩年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情況下仍超過1100萬人。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了4%左右,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與此同時,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能力不斷增強,重點群體就業得到保障。
多層次公共服務體系覆蓋全民。截至2020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達到9.99億人和13.6億人,覆蓋91%和95%以上的應保人群。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基本實現,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1.2%,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8年。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顯著增強。
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對經濟和民生的影響超出預期。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持續推進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的民生實事,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步提升。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畢吉耀《十年偉大飛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成就》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