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此次會議為2023年的整體經濟工作定下基調,也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準備。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環境、經濟發展條件的變化,推動經濟運行格局、運行機制和社會資源要素配置方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給經濟社會生活帶來一系列轉型發展中的新矛盾新問題。面對新形勢、新矛盾、新問題,以及各種困難和挑戰,我們怎么辦?這就需要確立新的發展指導思想、新的發展理念,制定新的發展戰略、發展路徑。從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看出,習近平經濟思想對解決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現實問題“怎么辦”作出了回答。
要有根本的理念轉變,以正確理念指導行動
201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們“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引領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道路、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準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跟著也就好定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刻分析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各種資源約束和體制機制障礙,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認識和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難題,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促進我國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思想基礎,是厚植發展優勢、破解發展難題的行動指南。
進入新的發展方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究竟是什么?我們根據十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國內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作出的分析歸納,可以從時間線上看出這些矛盾和問題的突出表現和演化歷程。
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我國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并存,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保障糧食安全難度加大,宏觀債務水平持續上升,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生態環境惡化、食品藥品質量堪憂、社會治安狀況不佳等突出問題仍沒有緩解。”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國內外條件變化,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我國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等。”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這些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既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結構性的。”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為:“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
2022年4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
縱覽這十年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雖然每一年每一階段重點不同表現不同,但可以看出,結構性問題始終是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癥結,疊加周期性、體制性、外部變化沖擊和突發公共事件擾動因素,致使這些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大、發展動力不足、區域行業城鄉差距拉大、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經濟風險多發等,歸根結底就在于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約著中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在此背景下,我們要轉變發展方式,特別是要轉變、重塑發展理念,并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依靠創新才能實現科技強國,打破核心基礎“卡脖子”問題,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中確保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并著力“四個面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努力打造我國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始終強調要打破地方和部門割據,暢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區域、行業、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始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將生態環境治理作為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和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始終強調要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不斷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營造新的國際合作競爭優勢,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始終強調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好人民群眾在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急難愁盼問題,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共建共享共治中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發展理念回答的是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與習近平經濟思想系統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根本立場、根本動力、戰略舉措、工作方法等基本問題相呼應,在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思想路線上內涵相一致,所以新發展理念既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思想指引,也是具體的工作要求。
深刻把握規律性認識,不斷夯實政治制度優勢
規律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依據、改造世界的遵循。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這些規律性認識構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方法論。
在對黨的十八大至十九大召開前的五年我國經濟發展規律性認識的基礎上,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七個堅持”的規律性認識,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核心內容。
黨的十九大之后五年,我們結合新形勢,不斷深化對經濟發展的規律性認識。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一年來,我們在實踐中深化了對做好新形勢下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發揮掌舵領航作用;必須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認清我國長期向好發展前景;必須精準把握宏觀調控的度,主動預調微調、強化政策協同;必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針對性主動引導市場預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局工作強大合力。”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工作中,我們形成一些重要認識:必須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必須善于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讓各類市場主體在科技創新和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第一線奮勇拼搏;必須強化風險意識,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深化了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我們進一步積累了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即“四個必須”: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
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代表委員審議時進一步提出“五個必由之路”和“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其中一樣蘊含著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
所以,提煉這些規律性認識的思想結晶,起引領作用的就是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已經成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做好經濟工作的獨特優勢所在、關鍵所在、根本所在。從現代國家治理角度來認識黨的領導,是其他市場經濟國家不具有的制度優勢。這一點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應對各種外部風險挑戰上作出了有力證明。
起支撐作用的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這既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落腳點,更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改革發展成果只有為人民共享,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也只有在發展的基礎上匯聚起億萬人民創造歷史的磅礴力量,才能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起指導作用的就是堅持正確策略和方法,這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正確處理好穩和進的辯證關系,并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強調堅持系統觀念,經濟工作要著眼于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型布局、整體性推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的統一;還要樹立底線思維,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十年來,我們能在危機中育先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就是執行正確策略的結果。只有始終把握歷史的主動,才能牢牢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中國經濟這艘航船破浪前行,披荊斬棘,一直在前進的航道上攻堅克難,駛向理想的彼岸。
實施國家發展重大戰略,以正確戰略循序實現目標
在2022年1月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是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領導干部要善于進行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一百年來,黨總是能夠在重大歷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制定正確的政治戰略策略,這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發展實際,通過編制五年發展規劃和中長期規劃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了國家現代化一個又一個階段性戰略目標。這也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們為實現“四個現代化”不懈努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確立了現代化發展的“三步走”戰略目標。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部署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扎實基礎,現在我們又踏上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新征程。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面對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從一個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推進,比如,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擴大內需戰略、強大市場戰略、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促進共同富裕發展戰略等,并要為實現既定戰略目標和解決突出問題而不斷進行戰略調整和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實施正確的行動策略。
戰略和策略又是辯證統一的,這里最重要的就是宏觀經濟政策的科學制定和策略性把握。近年來,面對外部沖擊,我們靈活調整經濟政策,實施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調節,注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業政策等協調配套,統籌促進消費、投資、進出口政策,自覺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始終保持政策的工具箱儲備充足,并能有效把握政策出臺節奏、力度、效度,為存量調整和增量補給留出余地、騰出空間。
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根據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敏《習近平經濟思想對當代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鮮明回答》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