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是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的重點領域。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餐飲收入4070億元,同比上升35.1%;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084億元,同比上升31.4%。1月份至5月份,全國餐飲收入、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31.1個、34.5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6%。
今年以來,餐飲業加快恢復向好、持續激發活力,為恢復和擴大消費提供了有力支撐。專家表示,餐飲業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連續10年超過10%,表明餐飲市場依然保持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隨著擴大消費政策推動、旅游市場持續復蘇,餐飲市場將不斷回暖。
消費活力加速回歸
下午5點左右,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楚河漢街的肥肥蝦莊門口,已經坐滿了等位的食客。肥肥蝦莊楚河漢街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夏天是吃小龍蝦最好的季節,門店從上午11點開始營業,基本都是滿座的狀態,遇到節假日,排隊等位更是常態。
武漢餐飲業協會調研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餐飲休閑消費持續火熱,“五一”假期武漢僅小龍蝦就賣出300多噸。
餐飲市場持續升溫,全國各地街頭巷尾也呈現出一派火熱的煙火氣景象。記者走訪北京多個商圈發現,節假日期間,拿號排位已是常態,不少餐廳在工作日也座無虛席。延吉餐廳副經理劉小溪告訴記者,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期間,每天排隊等位的顧客都超過100桌。
餐飲堂食火爆,線上外賣訂單量也不斷攀升。“端午節當天,華天延吉餐廳4家門店外賣訂單量超過800單。”劉小溪說,“到用餐高峰時,從前廳到后廚,甚至行政、后勤都來幫忙配菜、打包。”數據顯示,端午假期期間,北京華天旗下老字號線上外賣營收比平時增長近30%,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30%。
“得益于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見效,餐飲業開局良好,消費加快恢復。”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分析,商務部積極組織開展“中華美食薈”系列餐飲促消費活動,推廣餐飲品牌,提振餐飲消費。各地積極響應,陸續開展多項活動提升消費。比如,北京將打造5條左右“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引進100個左右國內外知名美食品牌,培育約6000家具備較強數字化營銷能力的餐飲商戶,示范帶動全市餐飲業創新餐品、優化環境、提升服務。廣東省為提振餐飲消費信心,著力推動“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讓消費者了解餐飲食品加工關鍵過程,令消費者安心點餐、放心用餐。
此外,為進一步提振消費活力,6月份以來,成都、泉州、承德等地的政府部門聯合美團,通過發放消費券、開展主題營銷等各類促消費活動助燃夏季消費體驗。“消費者不斷高漲的消費熱情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內需,持續激發消費潛力,助力國內經濟向好向穩發展。”美團研究院副院長厲基巍認為,一方面,隨著旅游市場的復蘇,餐飲業熱度將持續上升;另一方面,隨著各地夜經濟的開展,本地消費者的消費潛力也將進一步釋放。
企業信心逐步增強
隨著餐飲消費的持續向好,餐飲企業的投資信心也逐步增強。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全國餐飲相關企業新注冊量累計達209.6萬家,同比增長27.1%。
“我們感受到消費復蘇步伐非常快,行業信心大增,必須加速投資布局,提升管理能力,把握消費復蘇的大好機遇。”茶飲品牌奈雪的茶董事長趙林介紹,目前品牌已經跨過全國千店門檻,今年的新開店目標是600家。
餐飲業復蘇勢頭強勁,對于全年消費提振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麻六記北京門店銷量同比增長約10%。”北京麻六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CEO安勇告訴記者,麻六記在北京、上海等地共擁有21家門店,今年還計劃新開12家門店。
值得關注的是,商務部發布的《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夜經濟已成為餐飲消費的“黃金時段”。進入5月,氣溫逐漸升高,熱浪來襲的同時也進一步催熱了“夏日夜經濟”,不少消費者選擇在晚上出門,逛夜市、品美食。廣州市商務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廣州夜間營業的餐飲店鋪已超過15萬家,零時仍在營業的餐飲商家占比超25%。
每天營業到凌晨的餐飲企業感觸最大。“肥肥蝦莊的拓店步伐從未停歇。”肥肥蝦莊創始人柴標舉例說,2021年開店5家,2022年開了7家。截至目前,肥肥蝦莊在全國共開設了38家直營門店,擁有2000多名員工。在柴標看來,作為全國最大的小龍蝦養殖基地,湖北小龍蝦產量連續多年蟬聯國內第一,具有發展小龍蝦產業的巨大優勢。同時,小龍蝦具有夜宵屬性,是夜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未來發展,肥肥蝦莊的目標十分清晰:2025年在武漢開到50家門店,與此同時,將西安和深圳兩個城市“打透”,再往其他城市走。
“促進夜間經濟發展是拉內需、穩增長、促消費的有力抓手,可以滿足居民多元消費需求。”楊柳認為,進入5月,餐飲市場持續回暖,夜經濟煙火氣十足就是最好的例證。美團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國夜間消費規模占比達55%,較去年同期上漲134%。
提高數字化運營能力
今年以來,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網絡零售保持快速增長。數據顯示,1月份至5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4.81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5.6%。
“以前開店靠守,好酒不怕巷子深。現在,沒有守的時間和機會。”柴標說,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做餐飲既要懂產品,又要懂營銷,努力做全能手。目前,肥肥蝦莊部分門店一天70%至80%的客流來自互聯網平臺核銷用戶。
“餐飲業加速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數字化運營能力是必修課。”武漢餐飲業協會會長劉國梁說,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于線上搜索、打卡餐廳,傳統餐飲必須適應這種趨勢,除了用心經營好線下門店外,還要積極打造好線上門店、上線外賣、數字化運營等,賦能餐飲企業數字化轉型。以“掃碼點餐”為例,作為餐飲經營數字化、服務零售標準化的一個體現,“掃碼點餐”可以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提高餐飲運營的整體效率,還可以幫助商家用數字化系統記錄下各類餐品的銷售情況,再反哺到商家的經營環節。
不過,對于很多中小餐飲企業來說,從傳統的線下拓展到線上經營并非易事。“生活服務在線化發展還有很大空間。”美團高級副總裁張川認為,美團長時間做的事情就是利用數字技術幫助餐飲商家拓展到店套餐、自提、外賣、訂座、排隊等多種服務新場景,以更好地滿足當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助力餐飲企業實現數字化。比如,大眾點評必吃榜通過線上流量扶持、數字化經營指導等措施,在實體餐飲門店的確定性經營、服務零售標準化等方面持續發力。據統計,2022年首次上榜的餐飲商戶線上瀏覽量提升了56%,門店線上訂單量增長21%。
“目前,餐飲消費日益回歸大眾化,餐飲企業應轉變經營思路,抓準消費定位,研究消費新模式,提升性價比,共同迎接消費新熱點。”楊柳說,面對即將到來的暑期,餐飲業有望迎來新一波消費高峰,要持續挖掘特色,提高運營效率。同時還應持續制止餐飲浪費,保障食品安全,以高質量產品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吉蕾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