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尹野平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德國總理朔爾茨計劃在4月下旬訪問中國,經濟界正在密切關注。”德國《商報》5日稱,德企高層對于同機訪華的代表團席位爭奪非常激烈。隨著行程的最終確定,名單中還會有更多人加入。“美國之音”稱,德國頂級企業高層紛紛不顧“去風險”的聲音加入朔爾茨的中國之行,這突顯中國作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有德國企業界人士表示,同中國“脫鉤”是不現實的,并認為最大的風險反而來自“脫離中國”。
云集明星企業高管
《環球時報》記者7日從梅賽德斯-奔馳方面獲悉,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將隨同朔爾茨訪華。康林松前不久剛剛在北京出席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截至記者發稿前,奧迪暫未確認高層隨團訪華的消息,但可以確定的是,在4月25日的北京車展期間,奧迪全球CEO高德諾及董事一行將會來到中國。
路透社此前透露,代表團成員可能還包括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CEO博樂仁、默克集團CEO葛麗鶴等人。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拜耳集團首席執行官比爾·安德森也可能跟隨朔爾茨訪華。上述多名企業高管剛剛在3月底來華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他們均表示出看好中國市場、繼續擴大在華業務的想法,并且對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機遇表示出很大興趣。
康林松表示,“近幾年中國一直在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有力地增強了市場信心。中國所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證明了開放的市場能給世界各經濟體和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好處。”
“美國之音”稱,中國對德國產業極為重要,尤其是汽車制造商,它們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經營著幾家當地合資企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企業高管隨團是德國政府首腦對華國事訪問的慣例,這反映出德國政府和企業對中國市場自始至終的高度重視。經貿合作也是中德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CEO與德國總理一同來訪印證了中德對加強雙方經貿關系的期待。
挖掘中國市場機遇
德國經濟在2024年遭遇動力不足的困境。“德國之聲”網站7日報道稱,目前德國的經濟前景看起來很黯淡。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2024年德國經濟的增長率為0.3%。而德國權威專家預測本國經濟增長率僅為0.1%。歐洲經濟復蘇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報告,將2024年歐盟的經濟增長預期從1.4%下調至1.3%。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德國的一些產業資金在不斷外逃,而該國GDP去年也是負增長,因此急需盡快恢復經濟。德國企業期待通過此訪能進一步挖掘中國的市場機遇。
楊成玉表示,德國經濟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具有風向標作用。此次政府高層訪華帶來大型商業代表團,正是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此訪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也給其他歐洲國家樹立表率作用。盡管歐洲一些政客和媒體一再唱衰中國經濟,但事實證明,德國企業仍然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期待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關系,這對促進疫情后德國經濟復蘇也起到重要作用。
德企在中國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德國工商大會總經理萬斯萊本近日表示:“作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是許多中間產品和原材料的重要供應商,也是德國產品的重要銷售市場。”然而,地緣政治局勢以及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是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萬斯萊本警告說:“德國企業對全球范圍內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感到非常擔憂。”
有德國媒體近日援引一項調查稱,出于“供應鏈安全”考慮,有一些德企正在將生產線和管理職能從中國轉移到日本。不過,《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與多家在中國有投資的德國企業談及這一話題時,他們均表示不認為德國企業會大規模遷出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市場的機遇更多,且中國的完整供應鏈無法被任何一個國家替代。
“目前,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德國《南德意志報》報道稱,有來自德國政界的聲音要求企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以便實現所謂“去風險”。但德國經濟研究的研究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數量創歷史新高,總額近120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超過4%。
德國《經濟周刊》稱,在中國投資的公司中名列前茅的是汽車制造商以及配套企業。德國通風和驅動技術商依必安派特公司負責中國業務的銷售主管托馬斯·紐倫貝格表示,公司1.5萬名員工中有約1萬人在中國工作。中國不僅是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也是公司供應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環球時報》記者從梅賽德斯-奔馳方面獲悉,近年來梅賽德斯-奔馳不斷加大在華投入,特別是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上海研發中心全新大樓將于今年4月正式啟用,進一步強化本土研發實力,提速本土創新。
中國德國商會(AHK)1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約一半的會員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對華投資。AHK負責人馬克西米利安·布泰克表示,許多德國商界人士認為,“對于企業而言,最大的風險是企業‘脫離中國’,從而失去全球競爭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