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是20世紀新崛起的工業體系,是資金、技術和人才高度密集的高端產業,科技含量非常高,集工業技術之大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工業實力。航天三江早在10年前就著手布局發展航天產業,其中快舟系列火箭開創了中國航天領域的多項第一。
7月12-13日,第九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漢開幕,由航天三江研制的快舟系列火箭再次亮相。據悉,該系列火箭秉承創新驅動,致力于打造多款主力產品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為實現發射任務“又好又快”不斷發力。同時,瞄準未來發展,航天三江還在航天產業鏈布局上謀篇。
發力:實現發射任務“又快又好”
6月9日,快舟一號甲火箭剛剛將我國首顆平板式新體制通信試驗衛星“龍江三號”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完成本年度第二次發射。今年下半年,快舟系列火箭還將開展8-10次發射任務,有望打破去年紀錄。
作為我國現役發射次數最多的固體運載火箭,快舟無疑是“明星”產品。“只需一塊硬實地面,僅用一臺筆記本,一人一車即可完成發射任務……”快舟火箭以其制造快、發射快、入軌快的顯著特點,已成為中國航天領域的新名片。
據悉,快舟火箭目前已采用通用化模塊化設計、應用3D打印技術,實現了“通用化”貨架產品快速選配,可以大幅縮短制造加工周期。同時,數字化質量管控系統實現了實時信息互通,加之批量化生產制造等多種手段,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火箭的快速制造。
以數字化質量管控系統為例,在火箭裝配過程中,工程師只需舉著裝有一種特定應用程序的平板電腦,時不時給火箭拍個照,就能引導工程師不遺漏地逐項完成每一項工藝流程。“不擔心出錯,也不用人工分析數據,總裝測試做完之后立馬就能生成分析報告。”快舟一號甲火箭結構副主任設計師黃小青說,新技術省去了以往每個工程師按照工藝流程操作,拿著厚厚的表格逐項核對、拍照記錄、進行大量計算的工作。
目前,快舟火箭采用車載發射方式,也就意味著隨時隨地可完成發射任務。理論上只需要一個籃球場大小的硬實地面,一人一車即可完成發射任務,不需要復雜的發射塔架,不需要推進劑供給加注設備,簡化了發射保障設施。同時,火箭的設計已采用標準化通用接口,能夠實現快速總裝對接。普通火箭發射準備周期通常需要30天,快舟火箭可以在7天內完成發射準備,到達指定位置后3個小時內就可完成發射任務。
“我們僅用一臺筆記本即可完成快舟火箭的發射控制,大幅提升了火箭使用便利性,實現快速點火。”快舟一號甲火箭電氣副主任設計師紀濤介紹,通過創新性采用常溫動力上面級技術,可實現多次啟動點火,有力提升了載荷入軌的靈活性。
未來:打造“中國商業航天第三極”
未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的發展,將瞄準對時效性和定制化要求較高的微小型衛星細分發射市場,同時通過大規模批量生產不斷降低發射成本。2022年12月,運載能力為快舟一號甲5倍的快舟十一號火箭成功完成發射,該型火箭運載系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將更好匹配中短期微小衛星快速發射和組網需求。
據悉,在本次論壇上,航天三江所屬火箭公司承辦了“航天運輸系統”分論壇,11位來自相關企業和機構的專家,從運載火箭、運輸系統、商業模式、解決方案及政策機制等角度對未來航天運輸系統進行了深入分析、展望和交流。“不久的將來,火箭發射服務履約模式也將深度變革,通過采用‘火箭大規模批產組批進場貯存+衛星進場選擇合適適配器與火箭對接測試發射’的新型履約模式,有望將履約周期縮短到1周。”火箭公司總體專業副總設計師范威在分論壇上作報告時指出。? ??
面對廣闊的太空市場需求,航天三江正在布局謀劃新的未來,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為主要載體,進一步豐富快舟運載火箭型譜,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面向微小衛星提供快速響應的商業航天發射服務,帶動相關產業聚集發展;加快推進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液體運載火箭金屬、復合材料結構件數字制造、智能化制造轉型升級以及液體發動機試車試驗能力建設,形成快舟系列綠色新型運載火箭型譜。
此外,航天三江還將依托已有的衛星設計、星座建設、系統管理、星座運營、衛星應用全產業鏈工程大系統抓總能力,大力拓展空間信息應用服務,以“通導遙”數據融合應用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能,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商業航天產業化進程;發揮航天三江在商業航天領域“鏈主”企業的帶動作用,切實打造主導產業鮮明、要素自動吸附、人才流動聚集、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的航天產業良性發展格局,勇當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主力軍,打造“中國商業航天第三極”。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