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數字經濟合作持續深化。據央廣網報道,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與17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3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2022年,中國數字服務進出口總值達到3710.8億美元,同比增長3.2%,增速在規模前十國家中排名第三。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總經理朱鋼介紹,中國是數字經濟大國,也是數字貿易大國,促進數據跨境流動的同時,重視數據出境安全保護,有利于推動“數字絲綢之路”的規則建設,也有利于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創造開放發展的環境。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數字絲路建設成績斐然。2017年12月,中國、老撾、泰國等七國共同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2020年被稱為“中國與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
朱鋼介紹,考慮到東盟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意義,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出海的第一站選擇東盟國家。
“在跨境貿易過程中,或多或少也會涉及個人信息的跨境流動,中國有《個人信息保護法》,歐盟有GDPR等。”
朱鋼表示,涉及跨境數據流動需樹立正確安全觀:“一方面,要通過完善規則制度、利用相應技術,防止敏感數據和重要數據的泄露。跨境流動的數據需遵循“最小必要化”原則,確保安全的底線。其次,不同國家跨境流動的數據質量層次不齊,推動數據跨境有序流通還需尊重各國數字化發展階段。”
“中國可以通過與東盟開展雙邊合作,主動與東盟做制度性對接,促成來自東盟的相關數據能夠順利流入中國,以及中國的相關信息在流入東盟時能夠維持安全的狀態。”朱鋼說道。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陸洋接受采訪時提到,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意義尤為重大。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支撐,“一帶一路”對接東盟互聯互通規劃。
“2016年,中國與東盟一致同意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的深入對接以來,雙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了中國—東盟合作的核心領域之一,目前中國與東盟的基礎設施合作涵蓋了眾多領域,織成了公路網、鐵路網、電力網、寬帶網等囊括多方面的互聯互通之網。”陸洋說。
朱鋼介紹:“當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東盟國家企業帶來更多商機。如今,不同國家間的跨境數據流動規則存在較大差異,數據內涵、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為打造一個可信的網絡環境,各國需充分了解彼此跨境數據流動的法律法規,適應不斷調整的數據治理規則。”
2022年4月,歐盟委員會通過《可持續投資披露規則》,要求金融市場參與者和金融顧問在披露可持續性相關金融信息時,在可用情況下,提供所涉實體全球法人識別編碼(LEI)。
朱鋼介紹,LEI在中國的普及,不僅利于中國構建與國際金融監管實踐相一致的技術環境,更好地開展國際金融監管合作,還有利于與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地區開展跨境貿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