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慧物流園探訪記
交錯縱橫的66條傳送軌道在高速運轉,大大小小的包裹躺在存儲箱里,跟隨42個“蜘蛛機器人”在軌道上爭分奪秒地“奔跑”——這是記者在位于融鏈·北京空港智慧物流園的鯨倉北京一號智享倉看到的場景。
每年的電商大促期間,都是倉儲物流行業的旺季。在鯨倉,卻不見堆積如山的紙箱和來回往返的揀貨員,一切忙碌又井然有序。
“這里是包裹快遞旅程的第一站,每天約5000單包裹從這里揀選、包裝、發出。”鯨倉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葉冀翔告訴記者,在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立體倉里,有6萬多個倉儲箱、160多萬件倉儲貨物,每件貨物被精準揀選出來傳送到揀選臺上,只需要兩分鐘。
近年來,我國物流行業高速增長。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快遞業務量已達500億件。與此同時,快遞投送的速度、精準度也在不斷提高。這背后,少不了“硬科技”的加持。記者采訪獲悉,面對龐大的快遞業務量,傳統倉儲正在進行智能化革新,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智能倉儲模式,不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空間、人力等各項成本。
“過去,工人推著推車深入堆疊著紙箱的偌大倉庫里尋找、分揀貨物,非常耗費時間,人工成本很高。在一些圖書倉,特別是倉儲的英文書,工人得看著字母一個一個對,對半天貨才能找到,錯誤率也高。”鯨倉創始人李林子說。
而在鯨倉,每件貨物從一入庫,就被貼上了一個帶有二維碼的標簽,就像有了自己特定的“身份證”,倉庫管理系統就會知道每一件貨物的具體位置。當接到訂單時,系統就會自動發出指令,這些智能機器人會在毫秒之間精準定位到存放商品的箱子位置,并快速把它轉運到揀貨臺,揀選效率可以達到傳統人工的三倍。
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在提升揀選效率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葉冀翔告訴記者,由于倉儲區是無人操作,可以進行更加密集的存儲。“蜘蛛揀選倉庫是三層結構,每層最高都可以壘七層倉儲箱,將倉庫的空間利用率從傳統倉儲模式的10%左右提高到85%。”葉冀翔說,由于提高了揀貨的準確性,對于商家來說也降低了倉儲的綜合成本。
“面對逐年快速增加的業務量,傳統倉庫的矛盾越來越明顯。智能倉儲極大節約了人力和空間,實現了倉儲的智能化、集約化,真正達到了降本增效。”李林子說。
李林子告訴記者,鯨倉的“蜘蛛機器人”還在業內首次實現了“上鏈”,采用螞蟻鏈的區塊鏈技術,所有的運行數據在區塊鏈網絡上加密流轉,為智能倉儲物流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可信協作打下了基礎。
以智能倉儲為代表的現代流通體系發展,也成為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促進“雙循環”的有力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2022年印發的《“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指出,加快發展智慧物流,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提升物流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水平。
當前,我國智能倉儲行業供給正在持續擴大,相關注冊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根據天眼查數據,截至目前,智能倉儲相關企業6.1萬余家,其中,2022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創近五年高峰,超過1.9萬家;2023年前5個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5290余家。
“目前,我們正在建設鯨倉北京倉二期,建成后倉庫面積將擴展到6000多平方米,倉儲貨物數量可超250萬件。”李林子說,未來,乘著智能化東風,快遞將“越跑越快”,流通體系效率將進一步提高。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