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宋迎迎 通訊員 高偉
位于青島膠州灣西岸的中德生態園,是我國首個以“生態”命名并作為根基的雙邊示范園區。自2013年7月全面啟動建設以來,十年間該園區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出并深刻踐行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三生三美”,朝著“田園環境、綠色發展、美好生活”的愿景不斷前進,加速實現“雙碳”目標。
青島中德生態園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受訪方供圖
厚描生態美,打造田園環境
“我發現青島中德生態園的一個‘密碼’!”
6月19日,青島中德生態園落了一場大雨,剛到園區企業工作不久的張珊珊發現了“新大陸”。她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里的道路會“喝水”,下大雨時路面沒有積水,有的路面甚至是“瞬干模式”。
原來,青島中德生態園堅持建設海綿城市的理念,園區綜合應用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息壤、缺口式路沿石、滲井、生物凈水材料、露骨料透水地坪等20余項海綿技術措施,下雨時道路可以有效地吸水、蓄水、滲水、凈水,路面積水成為過去式。
張珊珊掌握的“密碼”還不全面。這里的房屋也很神奇,夏季制冷不耗電,冬季供熱不耗煤,在保證人體適宜的20—26攝氏度的同時,還大大降低了碳排放。
“園區引入了德國被動房技術,在學校、酒店、辦公、住宅等多類型建筑全面應用被動房,建成15萬平方米示范小區項目,累計建設被動房107萬平方米,年減碳達2.45萬噸。”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常務副主任王莉介紹。
青島中德生態園被動房技術體驗中心。受訪方供圖
青島中德生態園的不同,來源于規劃藍圖的高標準。園區借鑒德國生態城市建設經驗,建園之初便開展了生態基底調查,設立40項生態指標,其中有6項指標是國內首次提出,這一生態指標體系也被德國著名認證公司TüV NORD認證為代表國際生態園一流水平。
“我們利用規劃的剛性,將生態指標體系進行了落地,建立了綠色規劃體系和綠色標準體系,目前已經形成了46項完整的園區綠色規劃體系。”王莉告訴記者。
低沖擊開發是中德生態園開發過程中的堅守,這里保留了原始的山脈、水脈、路脈,用村莊拆遷建筑廢棄物修復受損山體18萬平方米;保留原有水系涵養水源,建設海綿城市3平方公里;都市農場、街角公園、口袋公園等城市公園體系提升了固碳效果。
隨著青島中德生態園的開發建設,綠色圖景徐徐展現,生態之美隨處可見。園區內的山王河水清岸綠,變身為一處功能性、美觀性兼具的生態濕地公園。河洛埠水庫生態環境持續提升,赤麻鴨、白鷺、黑水雞、小鷿鷈等鳥類紛紛在這里“落戶安家”。
踐行生產美,推進綠色發展
6月9日,總投資6000萬歐元的倍世海爾智能凈水工廠在青島中德生態園正式投產。該項目是水處理領域歐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上市公司——奧地利倍世集團在亞太區唯一的凈水研發、技術及制造基地,在物料存儲、物料揀配、生產制造、研發實驗等環節均按照HACCP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建設,是目前國內唯一按照此標準建設的恒溫、恒濕、恒凈“三恒”工廠。
窺一斑而知全豹。一直以來,中德生態園在工業項目的篩選上“很挑剔”,對擬引進的項目進行嚴格篩選,重點開展環境影響、核心競爭力、能耗效能評價,著力發展“低污染、低排放、高能效”的項目。園區還提出了“三不要”原則: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不要、達不到生態指標體系的不要、不是綠色產業的不要。
嚴苛的生態標準,雖提高了招商門檻,也讓更多“含金量”足、“含綠量”高、“含碳量”低的好項目加速聚集。目前,園區已經初步形成智能制造、基因科技等引領性產業體系,基因測序設備制造、智能制造平臺等多個領域實現零的突破。
“園區以生態為基底,不斷發展綠色產業。目前,已經有24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30多家德國行業領軍企業落戶,招引經營主體達4400多家。”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副主任張云清告訴記者。
在這里,生態發展已經成為企業共識。園區海爾中央空調項目廠房約5萬平方米,已經完成總裝機量2.25兆瓦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超260萬度,折合約減碳0.22萬噸。企業還建立了智慧能源數據互聯控制中心,對每條線體、每道工藝進行能耗監控。通過空壓機余熱回收,水泵房電機變頻改造,燃氣三聯供系統建設,實現能源梯級利用,能源綜合利用效率80%以上,年減碳0.65萬噸。另外,廠房實施隔熱保溫、高反射屋面板、自然循環送風、冷量回收降溫等綠色技術,實現降低能耗32%、降低用水量21%、減碳19%。
位于青島中德生態園的海爾中德智慧園區,屋頂鋪設了大面積太陽能光伏板。受訪方供圖
“中德生態園為能源革命促進能源發展和環境保護提供了范例。”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對青島中德生態園的評價。近年來,該園區積極參與國家試點任務,其中國家電網重大科技課題——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示范項目,能源綜合利用效率85%,可再生能源滲透率100%;山東省首例泛能網正式運行,年減碳3750噸。
倡導生活美,共享美好生活
在青島中德生態園,低碳既是一種發展模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家住青島中德生態園龍湖光年小區的邱先生,最近一直開著新買的國產品牌純電動汽車“上路實測”。
“同款車型,加上購置稅優惠,純電動車與燃油車價格基本相當,但用車成本是真低啊,關鍵還是零排放。”邱先生說,園區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也深刻影響著居民的生活方式。
綠色出行,還要綠色消費、綠色生活。青島中德生態園創新應用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交通、綠色碳匯、綠色金融、零碳文化等技術和理念,形成健康、節約、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社區運行模式。
近日,中德未來城項目現場塔吊旋轉、機器轟鳴,2000余名工人正緊鑼密鼓施工,學校、醫院、商業等一棟棟建筑拔節生長,向著年底完工的目標加力沖刺。
中德未來城是青島中德生態園規劃建設的首個“零碳試驗區”。這里將100%應用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充分應用太陽能、地熱、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海綿城市技術生態修復綠地80萬平方米。據測算,中德未來城每年減碳約4.5萬噸,節電約2000萬千瓦時。
綠色低碳發展,是大戰略,更是小確幸。受益于生態綠色的生產和生活環境,青島中德生態園居民生活幸福感日益提升。十年間,隨著園區從無道路、無配套、無企業的“三無地帶”,發展成綠樹成蔭、碧水藍天、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15個村莊完成搬遷改造,集體收入超過4000萬元,集體資產更是達到21億元,居民的日子愈發有滋有味。
青島中德生態園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受訪方供圖
這十年,青島中德生態園發展建設經驗入選聯合國人居環境署綠色繁榮社區建設指南、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全球《綠色與繁榮社區》導則、《國家級經開區綠色低碳創新案例集(2021)》等,摘得全球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成績斐然。
“園區已經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下一個十年,將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王莉表示。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