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期在安徽合肥、馬鞍山、滁州等地工業園區和企業調研了解到,5月以來,隨著一系列穩市場穩主體保就業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安徽工業企業整體復蘇提速、積極因素不斷增多、部分指標持續好轉。但一線市場主體也反映,當前不同行業復蘇腳步“有快有慢”,需要進一步推動政策工具落地顯效,鞏固持續向好的勢頭,充分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恢復勢頭向好 積極因素增多
位于滁州的東方日升(安徽)新能源有限公司里,來料上料機器人在生產車間不停來往穿梭、取送物料。“兩個電池車間、三個組件車間,今年實現滿產。”公司動力部總監胡永明對記者說,滿產后公司可年產8.5GW電池和6.5GW組件。
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減弱,安徽生產需求逐步恢復,支撐工業生產恢復的積極因素增多,全省工業經濟振作回升。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6%,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居長三角地區第一位;6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
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4月的下降1.5%轉為增長5.2%,41個大類行業中有30個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73.2%,環比提高34.2個百分點。1-5月,安徽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50戶,比去年同期增加420戶。
新能源汽車是合肥市近年來高速發展的產業,受上游供應鏈制約,前期相關部分車企產能下降。記者在合肥工業園區看到,目前汽車行業重點企業產能逐步回升,還帶動了上下游配套企業發展。
“全年都排滿了訂單,預計下半年將滿產。”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國軒新能源(廬江)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劉瑞說,目前,整車企業都等著要電池,公司每天生產新能源電池電芯超過30萬顆。
投資是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之一。位于馬鞍山、總投資逾92億元的寶武馬鋼新特鋼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馬鋼技改部部長李通說,預計今年底前項目基本建成,投產后年營業收入17.74億元、凈利潤近8億元。
據統計,1-5月,安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7%,合肥長鑫二期、馬鋼新特鋼等一批大項目加快推進,帶動全省工業投資增長20.2%;全省制造業投資增長21.6%,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長78.6%,拉動制造業投資11.2個百分點,成為制造業投資增長的重要動力。7月1日,第三批安徽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942個項目總投資達6675.2億元,其中制造業項目共630個,總投資4409.3億元。
腳步“有快有慢” 復蘇仍需鞏固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總體看,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但一線市場主體和基層干部也坦言,當前行業復蘇的腳步“有快有慢”,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一些困難,工業企業效益恢復仍需鞏固。
滁州市經信局副局長張正強介紹說,受國內新能源政策利好等因素影響,滁州新能源產業進入極速擴張期,產業產值連續三年實現翻番,企業紛紛搶時間、追進度、擴產能,預計明年新能源產業將達到千億產值。
“裝備制造業目前是滁州唯一一個千億產業,按照目前的增速,新能源產業將很快超過裝備制造業。”張正強說,當地新能源產業結構逐步轉型升級。
但不同行業的恢復速度并不相同。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是蒙牛在全國體量最大的生產基地,去年實現產值103億元,智能改造投資超過1億元。作為食品制造業的一員,他們一度面臨需求上漲、原料供應跟不上的窘境。“疫情發生以來,乳制品消費需求增加,但我們的產能多數時候只能達到60%到70%,原因是上游奶源供應跟不上市場增長速度。”公司副總經理胡艷說。
安徽省統計局對6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情況的分析顯示,6月,全省41個大類行業中有25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3.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2%,汽車制造業增長17.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4.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4%。同時,16個行業增加值下降,其中,食品制造業下降5.2%,紡織業下降6.3%,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7.6%,醫藥制造業下降12.1%。
瞄準持續復蘇 釋放政策利好
盡管經濟持續復蘇仍面臨一定壓力,但一些先導指標顯示出長期向好的潛力。在安徽,5月,對工業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6月,全省制造業PMI為50.3%,景氣水平回升,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環比上升0.1和0.6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工業用電量增長8.2%,其中制造業用電量增長8.8%。
安徽于6月開始今年第二輪省級領導下地市接訪企業,現場助企紓困。針對經濟恢復中出現的新特點、新問題,基層干部和企業負責人建議,精準分析不同行業特征,從區域政策、消費政策等方面進行政策儲備,完善現有紓困政策。
在區域政策方面,可以整合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區域一體化調節作用,“抱團取暖”。以滁州市為例,今年以來,滁州永強汽車有限公司出口訂單大幅增加,月計劃出口澳大利亞半掛車數量60臺左右,其中有20-30臺已生產車輛無法訂到出口艙位,導致庫存急劇增加、資金周轉困難。
“我們正積極協調全省有出口澳大利亞業務的企業一起包船,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但著眼長遠,要有效解決出海物流難問題,最好能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的聯動優勢,比如建立海運出口需求信息庫和平臺,通盤考慮、及時‘拼船’、集體‘包船’,提高物流效率。”滁州市副市長余成林說。
穩投資擴出口的同時還需完善促消費政策擴內需。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漢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周建群建議,在已有政策的基礎上,可考慮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撐,也可推出適當的“微刺激”舉措,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部分業內人士還建議,在享受政策扶持的同時,企業自身也應抓住機遇發掘自身活力和創造力,促進企業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