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區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觀察
新都區美如畫卷 (新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四月的“香城”新都,到處陽光明媚、生機勃勃。街道樓宇、熙來攘往,田間林盤、水清天藍。七一國際廣場上,“新都之眼”摩天輪將城市美景盡收眼底;四川音樂學院旁,全天候城市社交新場域的2.4公里國內首個“超線性”空中立體都市文創公園蓄勢待發。
作為“天府糧倉”的重要承載地,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肩負著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和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成都片區的使命擔當。近年來,該區把公園城市建設作為引領城市發展新方向工作統攬,聚力“一心三區”建設,奮力推動新都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推動“三個做優做強”,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成效十分明顯。
重構“兩心兩帶雙軸五區”城市新格局;新增公園綠地966.5萬平方米;投資50億元建設1200畝興城國際足球公園;投資80億元的“泉印心都”項目,整合57個林盤,打造世界首創產業林盤公園……勇毅前行的新都人,正將這座川西碧玉古城,打造成山水人城和諧相融、宜居宜業創新驅動的公園城市新典范。
重塑大美城市空間形態
音樂與山水,向來都是宜居環境不可或缺的元素。日前在新都區桂湖街道看到,占地120畝的新都毗河綠道·悅動活力公園內,古樹林立、百花爭艷,游客們紛紛在綠道邊拍照留影,一條貫穿綠地的音樂文創帶串聯起“三大”時尚主題,呈現出潤澤毗河兩岸、悅動香城四季的秀美與活力。
這些年來,成都市在公園城市建設方面大膽探索,形成了示范引領的堅實基礎和獨特優勢。2022年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委聯合印發《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成都由此開啟了探索超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和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
《方案》明確提出,要“厚植綠色生態本底,塑造公園城市優美形態”,新都區對此深刻領會。該區從頂層規劃設計方面率先發力,引入城市美學觀念,擘畫公園城市創新發展藍圖。以香城綠道體系為牽引優化生態空間、以大尺度生態廊道脈絡引導城市空間布局,先后編制完成新都區《公園城市建設發展“十四五”規劃》《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新都區建設總體規劃》等,推動形成“園中建城、城中有園、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大美公園城市形態。
新都區委主要領導親自謀劃推動,提出“無策劃不規劃、無規劃不設計、無設計不實施”等明確要求。“成北青塔”“涌泉之心”“鷺溪客廳”“香城數云”等一個個高品質公園城市場景在集體決策下躍然紙上,變“施工圖”為“實景圖”。出門即是綠、眼見都是景,聚綠成網、筑牢生態屏障。
截至目前,新都區已累計改造公園城市“金角銀邊”20余處,完成新改建小游園微綠地40余個,新增立體綠化3.5萬余平方米。公園,正以更加廣闊的方式生長在城市各個角落、融入尋常百姓生活。
打造“三生融合”未來社區
走進新都區泥巴沱森林公園,各種灌木郁郁蔥蔥,猶如進到一個巨大的生態能量氧吧。體育場館氣勢恢宏,泡泡營地、兒童樂園充滿生機。該公園占地3287畝,既可為城市提供去碳、增氧、減塵、降噪、凈水、降溫等生態功能,又可為市民提供“8小時”外減壓、充電、運動、交流等體驗場所,是名副其實的“新都綠肺”。
新都區廖家灣“TOD”,通過成都地鐵5號線連接南北,一站式通達成都市中心,打造串聯地鐵、住宅、商業、生態的國際化社區,將建設成為具有新都特色的成北新門戶,實現“城市中的花園,花園中的車站”愿景。
注意到,近年來,作為成都市第一人口大區,新都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全力做好城市轉型升級與前瞻布局兩篇文章,創新開展高品質生活城市建設行動,全面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著力為人民群眾打造更為便捷、更有品質、更加幸福的生活家園。
新都區以成都市“十大幸福工程”為抓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補齊公服短板;創新院落改造,改善人居環境;堅持“三生融合”,建設未來社區;推動普惠共享,構建“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立體交通體系,努力將最好的城市生態留給市民,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基本形成。
以清源路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為例,新都區以“社區創生”為理念,以“新桂東”為更新中心,對該區域內26個老舊院落實施有機更新,重塑煙火底色、煥新時光清源,打造引領城市有機更新的高品質美好生活未來公園社區,有效激發了城市有機生長活力。
數據顯示,迄今為止,新都區打造“上班的路”“回家的路”社區綠道140條,新都南門河社區綠道榮獲成都十大最美“回家的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城市氣質日益顯現、城市顏值不斷提升。城市公園化、景觀化,公園城市化、智慧化,燦若繁星的環境之“美”,繪就出新都幸福生活新畫卷。
推動生態價值創新轉化
新都區尖鋒運動公園內,有我國唯一的標準旱雪大跳臺和全國配套最完善的四季滑雪場。以最先進“金針菇”滑雪毯技術為引爆點,打造時尚運動高地。先后承接包括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15支滑雪國家隊以及四川、北京、廣西、吉林、黑龍江等36支省市隊伍的反季節滑雪訓練,20余個滑雪俱樂部進駐,蘇翊鳴、谷愛凌等北京冬奧會世界冠軍曾在此集訓。截至目前,已累計接待游客20余萬人……
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是新都區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點睛之筆。該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構建“全域成網、三級聯動”香城綠道網絡,將毗河打造成湖灣相嵌的無界公園、國際港區的干金水脈、城水共榮的活力長廊,塑造生態田園化、產業融合化、治理現代化大美鄉村形態,描繪出“綠滿蓉城、水潤天府”新都盛景。
今年4月21日,新都區召開“天府糧倉”精品區建設推進會,總投資114億元的12個“天府糧倉”精品區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現場發布了“天府糧倉”精品區公共藝術“主理人”招募令。這是新都區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聚力“一心三區”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新場景、新模式、新廊道,實現“精華灌區糧油基地、川西林盤價值高地”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
位于新都區新繁街道的“超級鄉村”——拾里庭院,“四零”模式讓城鄉居民“住其中,享其果,樂其業”;斑竹園街道三河村擦亮“成都足球第一村”名片,榮獲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投資50億元、占地1500畝的花舞木蘭國際農業主題公園落戶新都;投資22億元的國際輪滑運動中心,正建成西部首個輪滑訓練基地……
香城沃土、百盤百業。全區以2400余個林盤為依托,構建形成生產共營、生活共融、生態共享的川西林盤生產生活圈;規劃面積為369.4平方公里的“天府糧倉”精品區,以“1236+N”為空間布局,打造生態價值轉化新模式,推動農商文旅體科創融合發展。“天府糧倉”之于新都,正如畫卷般徐徐展開,生動詮釋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鄉村表達”。
做強產城融合功能支撐
華燈初上,伴隨著悠揚的歌聲,川渝獨有的誘人火鍋香味撲鼻而來;尋味而去,竹林和樹木深處,映入眼簾的是令人驚奇的熱鬧場景:湖中舞臺中央小船上,歌舞者盛裝登場;湖邊四周,水上吃、樹上吃、船上吃,笑聲、歡呼聲不絕于耳,火鍋桌圍坐得滿滿當當。曾經的廢棄水塘,如今年均收入已超過3500萬元;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天府沸騰小鎮,如今年接待游客超6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40億元,成為全國網紅。
“這是新都以片區開發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強‘公園+’產城融合功能支撐一個縮影。”新都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新都區以TOD、EOD為導向,“騰籠換鳥”促進產業重構,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后街經濟和假日經濟,構建“核心商圈+特色片區+社區網點”商圈體系,建設面向未來人才的高品質生態社區、引領產業升級的創新綜合體、匯聚新興業態的體驗消費中心,打造高品質產城融合示范區,激發出公園城市的強勁動力活力。
新都區積極搶占未來賽道和創新制高點,推動構建集聚集約集群、高端高效高值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樂活購物看新都、暢快旅游在新都、多元消費聚新都”的成北新消費活力區,打造“成德綿科創走廊門戶樞紐”“成北會客廳”,做強大港區外向型經濟。世界冰壺巡回賽亞太總部(WCT)、優炫金融信創中心、毗河灣數字技術片區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商氣“火”起來、財氣“旺”起來……其勢已成,漸入佳境。
新都,匯狀元府第書香、滿城桂蕊花香。千年積淀,留下了璀璨的歷史文化風韻:漢代擊鼓說唱俑,質樸的笑容傳遞出新都人開朗的特質;明代楊升庵一曲詩詞傳天下,“四重”“四足”教子孫。如今,這里生態美、城市靚、文化濃,肌理建、人才聚、產業興。如果要問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新都表達”究竟是什么,在這些關鍵詞中可以找到答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