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高新區加快“四鏈”融合
2024年春節前,青島高新區合成生物產業技術轉化平臺簽約投建,項目將分期建設發酵中試平臺、分析測試平臺等6個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和1個項目孵化平臺,目標是為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類科技創新企業賦能。
近年來,青島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科技創新型企業已聚鏈成群。
梯度培育提升競爭力
在青島高新區經濟發展部企業服務三部主管張開光手中,轄區內300余家重點培育企業都有發展狀況畫像。按照畫像,他們每年會對這些企業走訪,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需求和難題精準施策,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
“我們有兩條梯隊培育主線。一條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另一條是雛鷹—瞪羚—獨角獸。”張開光告訴記者,他們按照兩條培育主線開展跟蹤服務,及時掌握每家企業的“痛點”,給予精準支持,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而在科技部門,還有一條培育主線。“我們圍繞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企上市企業,形成了‘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梯度培育主線,建立起鍛長板、補短板、強優勢、蓄后勁的全周期培育體系。”青島高新區科技創新部副部長孫冠妮說。
鍛長板就是助力企業把優勢做強。成立于2022年的青島健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新醫療”),是一家研發醫療設備的科技型企業。“我們自主研發的智能雙引擎動態混合能量手術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健新醫療創始人馮慶宇說。
圍繞健新醫療的這個點,青島高新區在多個環節上予以扶持。從解決研發實驗室場地問題到各種政策的“精準投喂”,健新醫療優勢不斷得到強化。“我們獲得了3000萬元政府投資基金,各類金融機構對我們的投資興趣大幅提高,融資順利多了,推動更多科研成果產生。”馮慶宇說。
補短板就是通過彌補企業的弱項讓其快速成長。青島高新區立菲醫療器械創新園發現,不少初創型醫療企業缺少研發設備和生產線,便投資建起了專業凈化車間和公共研發實驗平臺,可滿足不同企業的研發和生產需求。青島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們研發的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系統要轉化為產品時遇到了難題。“受場地限制,我們沒有相應的生產廠房,也沒有生產線和生產人員,而要配齊這些既需要很長時間也需要大筆資金。”該公司總經理劉傳興說,園區的專業生產線彌補了公司的短板,“我們將質譜儀器委托給園區生產,不但縮短了相關資質審核的漫長周期,也使生產成本降低近30%”。
梯度培育機制讓科技型企業和中小企業迅速成長。2023年,青島高新區向梯度上一級晉級的企業達130家。
完善產業鏈和創新鏈
“對科技創新型企業來說,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生態,可以助力其在人才、研發、設備、制造等方面取長補短,更有利于其成長。”孫冠妮告訴記者,為此,青島高新區在發展科技型創新企業群時,高度聚焦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4個主導產業,全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融合。
為打造產業鏈生態,青島高新區在每條產業鏈上實施了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在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方面,青島高新區通過引進阿斯利康、國藥集團、海爾大健康這樣的“火車頭”,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總投資7億美元的阿斯利康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項目,是2023年簽約落地的,將吸引更多的上下游及產業生態圈伙伴企業落地青島高新區。”青島高新區投資促進部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投促中心主管李慶北告訴記者,此前落戶的國藥集團、海爾大健康等龍頭企業也吸引了大批生態伙伴企業落戶青島高新區。目前,青島高新區已集聚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相關企業近1000家。
青島高新區還不斷完善產業鏈和創新鏈。“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是我們的主導產業之一,機器人產業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不少機器人企業落戶后反映,基礎研發是弱項,我們便通過各種方式引進高端研發機構。”李慶北告訴記者,他們先后引進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沈陽自動化所,在青島高新區建立了智能機器人研究院,補足了技術研發的短板,“我們還積極鼓勵企業通過合作建立研發機構。現在青島高新區已集聚200多家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
助力企業破解發展難題
融資難、技術升級難、開拓市場難等,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助力企業破解這些難題,成為青島高新區培育科技型創新企業群的重要發力點。
資產輕、無抵押物,是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為此,青島高新區打出了金融服務“組合拳”。他們積極對接金融機構,引導區內多家商業銀行轉型為科技支行,組建專門的科技金融團隊,有針對性地服務科技型創新企業;建立科技創新基金矩陣,通過引導基金、產業母基金、天使母基金參股了19只子基金,建起總規模超過80億元的科技創新基金,已投資100多家企業。
在此基礎上,青島高新區創新推出了“高新貸”。“‘高新貸’是我們在全國首創的無抵押、純信用貸款,專門用于扶持區內小微企業的無抵押、無擔保純信用貸款。”青島高新區財政金融部工作人員劉亞星說,他們配套建立了“高新貸”風險補償機制,若發生風險,政府與銀行按照8∶2比例分擔風險。
青島普瑞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高新貸”的受益企業之一。他們因研發產品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企業又沒有抵押物。青島高新區主動對接,幫企業成功申請到500萬元“高新貸”。“我們的新產品研發周期長、投入成本高,按照傳統貸款模式很難貸到款,那項目研發就泡湯了。而有了這筆貸款,我們很快就能研發成功。”該公司總經理王新明說。
如果企業單憑一己之力難以完成技術突破怎么辦?“我們通過‘揭榜掛帥’,為院企合作架起‘科技金橋’。”孫冠妮告訴記者,他們建立了“揭榜掛帥”產學研對接平臺,企業可以在平臺上張榜發布所需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各類科研團隊、大學機構均可揭榜攻關。
青島瑞思德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就是通過“揭榜掛帥”平臺突破了“卡脖子”技術難題。早篩難、發現即晚期是制約肝癌診斷的現實瓶頸。針對這一難題,瑞思德計劃開發一種體外診斷試劑產品,但技術攻關遇到困難。青島高新區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服務小組為其精準匹配到山東大學韓麗輝教授團隊,幫助企業成功解決了技術難題。
針對企業開拓市場難題,青島高新區從2023年開始啟動了“e企炬鏈”活動,幫助企業找訂單,暢通上下游。“我們依托青島市的‘鏈萬企’平臺,規模以上企業注冊率達95%,迄今已為30多家企業對接訂單額達5000多萬元,今年還將舉辦更多活動。”青島高新區經濟發展部工業和信息化辦公室主管李雅慧說。(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