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高新區把解決基層治理實際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加大社會治理技術創新力度,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應用,努力建設“多網融合、一網受理、一網統管、一網協同”的網格管理平臺,探索社會智慧治理好經驗。
近日,廣東江門高新區(江海區)(以下簡稱江門高新區)外海街道第3網格專職網格員李春順走訪轄區工業園區附近的出租屋時,使用網格員單兵智能裝備“綜合網格信息服務儀”對來(返)江人員信息進行排查錄入。每臺“綜合網格信息服務儀”的尺寸和一臺手機的大小差不多。網格員一手拿儀器,一手將來(返)江人員的身份證放在底部的感應區,馬上就能聽到健康碼的查驗結果。
“這個‘硬核’裝備,大大提高了專職網格員‘單兵作戰’的能力與效率。”李春順說。
作為廣東省第一批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之一,江門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現代化模式。作為江門市主城區,江門高新區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以科技為支撐,大膽探索,打造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江海品牌”。
集聚六大國家創新發展平臺
目前,江門高新區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國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試點園區、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六大國家創新發展平臺,是全國首批科技資源支撐型特色載體試點園區之一。
江門高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積累了越來越厚的“家底”。該高新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超4.5%,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52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2.5%。另外,江門高新區創新主體培育成效明顯,科技型小微企業達1214家,在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96家,9家企業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為“瞪羚”企業。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在這里崛起,如江門市阪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的研發團隊用了兩年時間攻克技術難關,企業生產的一款油墨為國內企業每公斤節約2000元的材料費用;廣東優巨先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三年投入研發經費超2000萬元,其研發的聚醚酰亞胺(PEI)特種工程塑料,全球僅有兩家企業(含廣東優巨先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生產。
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來到江門高新區,在不斷推動江門高新區形成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的同時,也對做好社會治理,提供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務,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提出了考驗。
科技手段讓基層治理智慧化
近日,在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大力支持下,江門在全省率先將信訪“外送服務”接入“粵省事”平臺,并在江門高新區外海街道先行試點。市民辦理信訪事項如同“點外賣”般方便,可以預約時間,還可以選擇“專家上門”,“急難愁盼”問題“一網”解決。
“以處理鄰里矛盾糾紛為例,市民只需打開‘粵省事’小程序,搜索‘訴求預約+外送服務’等關鍵字,根據預約流程填寫信息、上傳材料,即可預約上門服務。”平臺開發商——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江門分公司市場營銷經理仵泳冬在演示平臺的操作方法時說道。在輸入個人基本信息后,市民便可自行預約7天以內的訴訟“外送”調解服務,選擇方便的時間,填寫涉及人數、所在地區,選擇服務類型,上傳材料便可預約成功。
科技日報記者在江門高新區發現,這里注重發揮科技創新、裝備研發、平臺建設的支撐作用,推動基層治理走向智慧化。
“目前,江門高新區正加強工作裝備研發,推動‘綜合網格信息服務儀’試點應用。”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為網格員配齊無線對講機、巡查電動車等工作裝備,加快技術研發、迭代升級,不斷提升數據采集效率和精確度,推動網格化管理從“人海戰術”向智慧治理躍升,以黨建引領開啟基層智慧治理新模式。
目前,“綜合網格信息服務儀”系統建設和工作裝備設計已完成,產品正處在試點應用和完善升級階段。近期,江門高新區已下發75臺“綜合網格信息服務儀”樣機,在區內63個村、社區190個網格和5個重要交通卡口上進行應用。通過輪換的方式,讓每個網格員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信息采集工作,并安排技術人員跟進使用情況、收集意見建議,及時優化系統,推出功能更強大、更完善的迭代產品,實現全區190個網格應用全覆蓋。同時,江門高新區已進行工作裝備資源信息的梳理,完成了200臺工作裝備的生產,配備了專用物聯網流量卡并安排了上線調試工作,部分工作裝備已下發到社區試用,以便盡早發揮“電子哨兵”作用,減輕一線防疫人員負擔,提高防疫效率。
全鏈條產業讓“頭號工程”火起來
當前,江門市搶抓機遇謀創新,大力謀劃“兩中心一基地”即國家政法智能化技術創新中心江門市域社會治理孵化中心、江門市市域社會智慧治理技術創新中心、江門市市域社會智慧治理應用示范基地,以及安全應急產業園建設。江門高新區拿出核心地塊,推動這些平臺落地。
如何建好平臺、引好項目、做出示范,成為江門高新區的“頭號工程”。
在“兩中心一基地”建設方面,江門高新區把解決基層治理實際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加大社會治理技術創新力度,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應用,努力建設“多網融合、一網受理、一網統管、一網協同”的網格管理平臺,探索社會智慧治理好經驗。
今年一季度,一批優質項目落戶江門高新區,資源迅速積累,各平臺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二季度起,江門高新區提出“奮戰60天”攻堅計劃,按照“項目成熟一個、簽約一個、落地一個”工作思路,保障“兩中心一基地”每天都有新進展,每周都有新項目。
4月15日,在江門高新區舉行的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深圳航天科創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創)江門高新區航天特色產業孵化器(以下簡稱航天特色孵化器)、航天特色產業加速器(以下簡稱航天特色加速器)兩大項目及相關項目落戶江門高新區。航天科創依托深圳航天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資源優勢,發揮自身在社會智慧治理領域的技術、人才、孵化服務等優勢,與江門高新區合作推進“兩中心一基地”等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其中,航天特色孵化器項目將用5年時間,建設科技產業創業孵化鏈條,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構建支撐科技引領、產業帶動、人才引進的產業化平臺,塑造社會智慧治理及安全應急特色孵化器品牌。航天特色加速器則將以智造港為載體,導入航天技術特色產業鏈,搭建系統化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智慧園區示范點,打造航天技術特色產業園區。
航天科創副總經理李玉兵表示,在正式合作之前,企業對江門高新區進行了多次考察,并形成了數份詳細的研究報告。江門高新區產業基礎扎實,政務服務能力強,這也是雙方能快速完成所有簽約流程的原因。
江海區委書記聶加偉表示,江門高新區將全力推進“兩中心一基地”建設,加強相關合作,健全“技術研發+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產業培育體系,努力建成跨區域、跨領域、多學科融合的高水平市域社會治理科技創新平臺,為實現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提供堅實支撐。(記者 龍躍梅 通訊員 鄭錫威)(龍躍梅 鄭錫威)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