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紀事(上)
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一個保稅港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一系列“全國第一”在LED屏上滾動著、變化著,拼接出30年的創新創造。展板中間寫著兩行字“浦東正在不斷創造第一,每一項都讓自己離世界更近”。在“網紅打卡點”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主題展上,這個動態展板讓人難忘。
敢闖敢試是上海浦東的品格,而立之年的浦東,創造了改革開放的傳奇。
“浦東要在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率先試、出經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浦東從事物發展的全過程、產業發展的全鏈條、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出發謀劃推動改革,站在“企業側”“群眾側”的角度,針對企業開業、項目開工、人才引進、做強產業等“一件事”深化改革,改革的浪花在這里奔涌。
“一業一證”:變碎片化制度供給為精準制度供給
合歡路2號,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內,每個工作窗口都擺著牌子“我們的追求——只說Yes不說No,窗口無否決權”。這里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創造了“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找茬”機制、“窗口無否決”機制等舉措,共有51條浦東經驗向全國推廣。
7月30日中午12點半,綜合幫辦服務臺前,工作人員張志豪耐心地接待客戶。“這一項需要帶身份證、公司地址資料,網上填好后,自動生成相關資料,我們這邊可以幫您打印出來。”他把提示項一一劃出,并為客戶講解,只要“進一個門,到一個窗”就能搞定。
這是“一業一證”改革后的日常一幕。2019年7月,浦東新區在“證照分離”改革基礎上首創“一業一證”改革,試點范圍是區級事項,打造“證照分離”改革升級版。2020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浦東“一業一證”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標志著這項改革從浦東的自主試點上升為國家級改革,將25項國家級事權委托浦東受理、發證。目前,31個試點行業全部落地,相關改革已在上海全市復制推廣。
改革推行前,企業開業要辦數張許可證。以開一家便利店為例,要辦理食品經營、酒類商品零售、藥品經營、煙草專賣零售等5張許可證。企業要準備5套材料,往返各部門及窗口遞交材料,部門之間若有不同意見,還要反復溝通協調。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辦證難是企業的痛點。能否從企業側的視角,把各種許可證集成起來,設計一個企業找得到、看得懂、辦得快的市場審批制度?浦東新區區委辦副主任肖林說,“一業一證”改革將市場主體進入特定行業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實現“一證準營”。改革著眼點從“政府側”的單個事項改革,轉向“企業側”的圍繞一個行業的系統集成改革,解決企業進入一個行業“不知道要辦什么證”“不清楚如何辦”的困擾,把企業無邊界的申報準備轉變成政府無邊界的集成服務。
改革推行兩年多來,成效如何?問卷調查顯示:91%的受訪企業對此項改革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全程網上辦理”“耗時更少”“跑得次數更少”是企業最強烈的感受。
“改革來自現實問題的指引,從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指向正確的方向。這是一種政府服務制度供給的最優模式,解決了條線分割等問題,把原來碎片化的制度供給轉化為系統集成的精準制度供給。”肖林表示。
“一業一證”改革解決了“準入不準營”問題,激活了一池春水。截至2020年底,超過41萬戶市場主體活躍在浦東。未來,改革還向個人事項辦理、工程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拓展,讓市場準入像“網購”一樣方便。
五票統籌:重大工程不再等“票”開工
7月29日,浦東足球場旁邊,金色中環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這是上海的一個‘綠肺’,是金橋城市副中心的一部分。我們公司承建足球場周邊110萬平方米建筑開發量,包括住宅、商辦、市政設施等,新區去年啟動金色中環建設以來,截至今年6月已全部開工。”上海浦東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樊鴻偉指著烈日下塔吊林立的工地告訴記者。
火熱的建設項目背后,一項靜悄悄的改革正在推進——“五票”統籌。
何謂“五票”?這是城市建設重大工程得以推進的5張“門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地票”、征收安置房源指標的“房票”、水系占補平衡指標的“水票”、林地占補平衡指標的“林票”及綠地占補平衡指標的“綠票”。
作為建設項目資源性指標,企業經常為獲得這“五票”而奔波。2020年,浦東率先在全國實行“五票”統籌,出臺了實施辦法及操作細則,明確提出各部門根據區政府投資項目儲備庫和實施庫年度計劃,確保項目報批前落實各項指標的平衡計劃,重點對政府投資的重大項目、民生項目應保盡保。
“‘五票’審批涉及浦東新區發改委、建交委、生態環境局等多個部門。過去,建設單位要‘挨家挨戶’找票源,政府部門負責審批,容易出現‘四缺一’‘三缺二’,既影響項目推進,也造成指標閑置。”上海浦東新區重大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杜玉良說,“通過制度創新,我們已實現各行業主管部門主動統籌、籌措提供。”
這一改革再次創造了全國第一:通過政府投資項目資源性指標配置機制系統化改革,將原來的建設企業“上門求票”轉為指標管理部門“主動供票”,推動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
杜玉良說,以往“五票”籌措往往在重大工程啟動后才開展,且這些指標多由建設主體自行編制平衡方案后再提交主管部門審批,經常影響工程項目進度。如今,“五票”籌措好再動工,資源配置效率得到較大提高,也為今后建設做好了儲備。2020年,有262項重大工程實現“地票”“房票”應供盡供,“水票”“林票”“綠票”基本落實,共計完成開工35項、竣工43項,年度完成投資超年初計劃7%。
突破瓶頸:讓企業心無旁騖創新
“創新藥”是浦東重點培育的六大硬核產業之一,不斷深化的改革舉措助推產業快速發展。
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是上海近年來著力推進的先行先試改革之一。這一制度將上市許可與生產許可分離,上市許可持有人可以將產品委托給不同的生產商生產,從而給創新型醫藥企業“松綁”,讓其集中精力做研發。2015年,上海成為全國首批試點省份,如今,改革屢屢突破瓶頸,創新成果亮眼。
“華領醫藥是這項改革的推動者、參與者、受益者。國外有相對成熟的制度,上海藥監部門也在積極推動,我們參加了多次調研。這項改革最直接的影響是改變了醫藥產業板塊,產業鏈企業實現更專業化的運營,科技型企業能夠專注創新。”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制造官佘勁說。
“過去在國內,藥品注冊與生產環節一直‘捆綁’在一起,藥品研發機構如果沒有工廠,就不能申請藥品上市。”佘勁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此前國內研發機構在藥品二期臨床試驗后,往往面臨兩種選擇,或是自己辦廠搞生產,或是將研發的“青苗”賣給別人。
改革試點后,藥品研發企業可以申請藥物上市批準,成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此舉破解了研發人員“賣青苗”之痛,打通了藥品創新研發的“最后一公里”,新藥上市大大提速。佘勁由衷地說,“上海藥監部門有廣闊的國際視野,他們經常與企業交流,引入國外經驗鼓勵創新”。
那么,對有工廠的醫藥企業來說,這項改革的意義在哪里?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質量官王剛博士告訴記者,這項改革促進了行業發展,同時也厘清了監管的責任,誰是持有人誰就要對質量體系負責,要對藥品進行全生命周期監管。
“我們在蘇州與上海建有2個生產基地,改革后,公司對于生產產能的協調變得更加靈活。更重要的是,負責生產的子公司不僅要進行產品質量的自我監管,同時要接受母公司的質量監管,形成質量雙重保證,確保產品在研發、生產、檢驗等全生命周期都處于嚴格質量管控之下。”王剛說。
浦東,不僅是上海的浦東,更是中國的浦東、世界的浦東。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打出了一張王牌。在新的歷史方位,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中央再次打出這張王牌,影響深遠。
時任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說,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重大歷史使命,定位之高、期許之重、空間之大、政策之實前所未有,為浦東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吹響了沖鋒號角。
潮涌東方,勢不可擋。“浦東毫無疑問應當成為人類一段卓越的歷史,而且是一段充滿激情、浪漫和具有濃濃上海味道的歷史。”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在《浦東史詩》中這樣寫道。
展望下一個30年,浦東將勇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奏響新時代的“中國樂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 晉 李治國 李 景 童云斐)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