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2024海絲港口合作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邢佩旭以“志合越山海 聚力共前行——關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港航樞紐的思考”為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圖為邢佩旭發表主旨演講
他表示,港口是服務性、先導性、戰略性基礎資源,港航業的全方位合作、港航服務能級和韌性的提升、港航樞紐功能的創新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時代要求高度契合。“同時我們應注意到,全球大宗物資進出口主要依賴海運,2023年散貨海運貿易量占全球的64%,但供需兩端地理集中度高,運輸通道單一,一旦供應鏈體系出現堵鏈、阻鏈、掉鏈甚至斷鏈,全球經貿損失不可估量。突發性地緣政治事件更是牽動著整個港航界的神經,運輸成本大幅增加的同時也影響了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轉。由此可見,提升港航服務能級和韌性已成為重中之重。”
同時他指出,如果說服務韌性是應對突發事件的“硬實力”,港航樞紐功能則是綜合“軟實力”的直接體現。其中加快構建沿海港口、內河、航運、鐵路等為主的高效立體聯動發展格局尤為重要。
在此基礎上,邢佩旭就共建“一帶一路”港航樞紐提出了對策及建議。
首先,在港航基礎設施上要突出“通”,在多種交通方式融合上要強化“聯”。一要暢通供應鏈,以提升韌性為目標,在國際貿易主通道上完善多式聯運立體物流網絡,提升海鐵聯運功能,打造穩定暢通的港航物流供應鏈;二要聚焦補短板,加強全球港航資源高效配置,滿足“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日益增長的貨運需求;三要追求強合作,建立區域港口一體化合作紐帶,推動港航資源高效共享和互補。
其次,在“新”上借力,用科技創新為服務能級更高賦能;在“質”上發力,用智慧綠色技術為發展質效更優護航。依托“科技創新”基礎,大力推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與港航業深度融合,提速港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進程,提高港口全要素生產率;堅持“綠色生態”底線,擴大新能源設備在港口的應用范圍,構建“風、光、儲、氫、氨、甲醇”一體化多能互補的交能融合體系;履行“開放共享”使命,要加大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在優勢技術、解決方案、標準規范等方面的科技交流合作,推動提升全球港航業發展能級和質效。
同時,用增值化的服務“拓”市場客戶,用精細化的服務“延”業務鏈條。港航業要緊跟市場供需新變化,延伸物流服務鏈條;強化上下游業務鏈延展的能力,賦能傳統制造企業和貿易企業轉型。
此外,突破的關鍵是在資源要素的“融”與業態模式的“合”上做文章。港口運營商、航運商、物流商、貿易商、金融機構等要加強協同,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協調機制和合作模式,實現全球港航資源共享、風險共擔,提高港航生態圈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適應性,提升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在生產制造、商貿物流、航運服務、郵輪旅游、金融信息等產業中,發揮港航樞紐資源配置優勢,打造多元化港航服務體系和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為國際經貿合作和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