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雙牛鼎立下的伊利和蒙牛,迎來命運分野。 面對即將進入“千億時代”的伊利,當年營收760.35億元的蒙牛和總裁盧敏放,立下了5年“再創一個新蒙牛”的Flag。 ?
在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蒙牛一改往日的高調,淡化了這個中短期目標。因為,對于今年業績剛剛破900億元的蒙牛來說,想要“再創一個新蒙牛”,此后三年均要實現200億的營收增長,在業內多名人士看來,這個難度相當大。 ?
作為上市公司而言,業績目標往往意味著對投資人的承諾。被蒙牛晃了一下的投資人,也在資本市場上,用股價表達了不滿。作為乳企的龍頭之一,蒙牛的模式與渠道已經十分成熟。成熟的背后,也意味著很難再實現指數型增長。在奶粉、奶酪領域的大舉并購,成為蒙牛催生業績曲線的重要手段。然而,一群“軍艦”的組合,能否組成乳業“航母”?在2022年的財報中,或透露出蒙牛的多重隱憂。 ?
01業績增長背后
蒙牛財報顯示:2022年,蒙牛實現收入925.9億元,同比增長5.1%;經營利潤為54.2億元,同比增長11.6%。在去年的消費場景下,蒙牛經營利潤雙位數屬實不易。不過,透過數據看本質,蒙牛的這份業績背后,有著不少非常態因素。 ?第一,節流成為蒙牛提升利潤的手段之一。數據顯示,蒙牛去年銷售及經銷費用同比減少4.9%至223.47億元,在總營收占比從2021年的26.6%下降至24.1%。尤其是產品和品牌宣傳及行銷費用,大幅減少23.8%至54.95億元。這其中,有去年線下場景受阻的影響,但乳業是典型的營銷驅動型行業,蒙牛營銷支出收縮并非良性循環,從行業特性看,如果長期堅持或對整體業績產生深遠影響。 ?
第二,蒙牛上半年出售子公司穩住了面子,但同樣是非常態收入。上半年,蒙牛毛利潤174.59億元,同比微降0.5%,但歸母凈利潤卻為37.5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7.3%。 ?蒙牛的解釋為其他收入內的其他金融負債公允值收益,以及出售一家子公司的收益增加,導致公司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增加至54.863億元,同比大幅提升26.3%。蒙牛出售子公司的交易方頗值玩味——財報顯示,蒙牛將非全資子公司內蒙古愛養牛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愛養牛)48.66%的股權,出售給聯營公司中國現代牧業,交易完成后,蒙牛持有愛養牛25%股權,愛養牛其后作為聯營公司入賬。 ?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蒙牛擁有現代牧業56.36%的股權,掌控后者的話語權。此外,愛養牛的股權出售卡著2022年6月完成交易,或也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 ?
第三,2022年11月底,蒙牛乳業完成對妙可藍多的要約收購,收購完成后共計持有約1.81億股,占股份總數的35.01%。此外,自2022年11月30日起,妙可藍多納入蒙牛乳業并表范圍。 ?這也意味著,被蒙牛納入其他業務的“奶酪板塊”,在業績上也沾了些許妙可藍多的光,而去年12月,也恰是奶酪的消費旺季。 ?
02賣掉君樂寶股份,或是蒙牛的遺憾
從業務板塊看,液態奶仍然是蒙牛的基本盤。數據顯示,蒙牛液態奶營收782.693億元,同比增長5.1%。
?對于市場來說,液態奶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如何尋求新增量和新引擎,成為蒙牛需要解答的問題。 ?從財報表述看,冰品、奶酪、奶粉成為蒙牛寄予厚望的“三駕馬車”——其中蒙牛冰淇淋收入56.524億元,同比增長33.3%;而仍被歸納在“其他業務”中的奶酪,和其他收入一起,占比總營收的5.2%。 ?
去年,蒙牛冰淇淋業務的亮點,是和茅臺聯合出品的茅臺冰淇淋。但根據公開報道顯示,茅臺冰淇淋上市之后至去年年底,7個月營收約為2.62億元——雖然是爆品,但仍需要培養市場。 ?奶粉行業,或是蒙牛較能發力的奶制品細分賽道之一。奶粉業務出身的總裁盧敏放,本應帶領蒙牛在奶粉賽道大放異彩,但現實總有些殘酷。 ?
蒙牛的奶粉業務由2021年的49.49億元下滑22%到38.6億元。和2019年奶粉業務79億元的峰值相比,2022年蒙牛的奶粉業績已經腰斬。此時的蒙牛奶粉板塊,或許也在思念君樂寶的好。時針回撥,2013年蒙牛乳業斥資百億收購雅士利。2016年9月,雅士利奶粉負責人盧敏放來到蒙牛,成為新任總裁。而就在盧敏放擔任總裁的前4個月,雅士利斥資12.3億港元從達能手中購入多美滋中國業務,后者亦是盧敏放的老東家。 ?
盧敏放就像爽文男主,一口氣成為兩位前東家的新主人。但從2013年到2020年期間,雅士利的營收始終不理想,2022年,雅士利去年收入約為37.38億元,又同比減少15.7%。 ?2019年,蒙牛乳業以40.11億元賣掉持有時間長達9年的君樂寶股份,后以71億元收購澳洲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廠商貝拉米。 ?
蒙牛選擇洋品牌、放棄了本土品牌的決定,同樣和并購預期大相徑庭——2021年,貝拉米營收只有5億元,較2020年的10億元大幅縮水;而君樂寶2021年營收已經突破200億元。根據財報數據推算,貝拉米收購前的2018年營收約16億元,但預計今年只有1億元左右。奶粉想要成為新的增長極,或任重而道遠。 ?
03并購這條路,是蒙牛的“雙刃劍”
當然,在“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加持下,蒙牛仍是優質的白馬股。對于蒙牛和盧敏放來說,穩住基本盤就能保證業績無憂,向資本市場將新故事才是他們需要的。從當前看,蒙牛的不少業務,實際上還是吃盧敏放來之前的“老本”。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是盧敏放急于“再創一個新蒙牛”的原因之一。 ?
比如,年營收超300億的大單品特侖蘇,是早在2005年就推出的品牌。2016年,特侖蘇就有了110億元的營收體量。在盧敏放時代,特侖蘇更多是靠迭代來適應市場即可。而蒙牛冰淇淋中的當打品牌隨變冰淇淋,同樣是2000年就上市的品牌,至今仍在承擔著市場攻堅的重任。 ?
在盧敏放時代,并購成為關鍵詞之一,幾乎每一年都有大手筆的并購。從長遠看,蒙牛從上游的奶源,再到奶粉、奶酪等板塊的布局,搶占了市場先手。但從負債的角度來說,也在負重前行。截至2022年12月31日,蒙牛負債總額677.6億元,同比增長20.78%。此外,蒙牛通過并購積累的巨額商譽值,也面臨減值的風險。財報顯示,2022年,蒙牛商譽值為88.878億元,而在2021年這一數據為48.576億元。 ?
財報還顯示,蒙牛2022年商譽減值7.424億元,而2021年的商譽減值為6.212億元。這樣就意味著,一旦蒙牛并購整合不及預期,仍將面臨商譽減值的風險。 ?并購而來的業務總不像自己培育起來的企業那么得心應手。有文章就分析認為,雅士利被蒙牛收購后,原有管理團隊離開,新的內部管理相對薄弱,再加上后期多品牌整合,進一步加劇雅士利管理層的矛盾。 ?
總的來說,隨著線下消費場景的復蘇,蒙牛也正在迎來新的市場機遇。背靠中糧以及貼有“國家隊”標簽,也讓蒙牛在整合資源方面頗有建樹,從茅臺冰淇淋,到業績會上披露與同仁堂的合作,都是蒙牛尋找新動能、新契機的積極信號。 ?
對于蒙牛而言,少些不太可能實現的口號,多些實在的市場動作,或許才是投資者和消費者所愿意看到的。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