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特區” 遇見“特區” 泉州深圳續寫春天的故事
民辦特區泉州與特區深圳的城市火花,往往從新春開始:
正月里,剛剛揭牌的泉州民營經濟研究院,從一個側面見證著兩地情緣——位于深圳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海聞,正式出任泉州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從此,承載著特區與民辦特區寶貴經驗的兩所院校,將在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度交流、聯動合作。
十余天后,信義集團、華僑城集團等深圳500強企業與泉州簽約,成為泉州項目版圖的一分子。
緊接著,泉州晉江與深圳龍華就產業協同發展簽署5方面117條戰略協議,很快,龍華慈善總會就開啟了來泉首站交流。
類似這樣,45年間,同在春風里成長的泉州和深圳,寫下過許多密切交織的發展篇章,碰撞過許多“英雄所見略同”的惺惺相惜——
同為全國改革開放18個典型地區之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深圳的信條,“愛拼才會贏”是泉州的座右銘;
在相通的城市文化和相似的經濟信仰下,超過五十萬泉商逐夢深圳,同樣,在深泉商牽線搭橋,吸引了不少深圳企業投資泉州,當中不乏500強。
泉州與深圳的互動也開創了多項“第一”——
成立于1996年的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是全國第一家經民政部門批準成立的縣級異地商會組織;泉州在全國率先實現與深圳CA介質證書、深圳CA手機證書等的交叉互認互蓋互驗……
明日,泉州即將赴深圳開展粵港澳專場招商推介活動,商緣相融、文緣相通、人緣相親的泉州與深圳將傳承友誼、面向未來,在新征程上續寫“春天的故事”。
商緣相融 逾五十萬泉商逐夢深圳
泉州和深圳,這是兩個在歷史時空里發揮著“特區”地位作用的特殊城市。
現代人的特區記憶,第一站往往是深圳。英國《經濟學人》說,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范莫過于“深圳奇跡”。一個昔日的邊陲農業縣,因改革開放而生、而興,僅用不到40年便躋身世界一線城市,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型城市。把歷史的指針回撥到宋元時期,泉州是享譽世界的“東方第一大港”,仿若彼時的“經濟特區”、城市奇跡。改革開放后,愛拼敢贏的泉州人利用僑鄉特有的“閑房、閑資、閑置勞動力”起步,承接“三來一補”業務,點燃草根工業的星星之火,闖出了一條在全國獨具特色的發展鄉鎮企業路子,被譽為改革開放的“民辦特區”。
泉州和深圳,也是兩個在海外貿易方面有著深厚淵源的城市。
早在18世紀,深圳屬廣州府所轄,來自泉州府同安縣白礁的潘振承及其家族,就在廣州十三行長達百年的對外貿易中,成為商行首領。改革開放以來,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泉州人,沿著先輩的足跡陸續奔赴廣東,以拓荒牛的精神,在深圳這片熱土上扎根、發芽,煥發出勃勃生機。
1988年,深圳市泉州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賢義在深圳龍崗區創辦信義集團(玻璃)有限公司。如今,信義集團已成為全球玻璃產業鏈的生產制造商之一,并一舉成為全球第三“玻璃王國”。
20世紀90年代初,安溪西坪人、深圳市泉州商會榮譽會長王文彬,將家鄉茶葉帶到深圳,手提肩挑,走街串巷,開始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打造出了中國茶業知名品牌——八馬茶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深圳創業經商的泉州籍鄉親超過50萬人,投資興辦各類企業近萬家,涌現出許多商界精英和知名企業家。
2011年11月12日,50家泉籍在深標桿企業發起成立深圳市泉州商會。自成立以來,深圳市泉州商會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2017年3月,協助舉行“泉州市外資專場招商推介會”,33個項目現場簽約,6個境外商協會、投資促進機構與泉州簽訂合作招商備忘錄;
2020年8月,組織30多位企業家參加泉州市產業鏈招商推介會深圳分會場活動等;
2021年,協助舉行泉州市粵港澳招商推介會,累計征集簽約項目80個,總投資額1081.8億元,現場集中簽約15個項目,總投資額333億元。
隨著泉州投資環境持續改善和各項招商引資制度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泉籍企業家回鄉投資興業,密切泉深合作,推動共贏發展。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商會第二屆會長鄭文紅在永春創辦福建北溪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對北溪文苑生態旅游區進行規劃開發、管理服務,助力家鄉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理事長楊連成回鄉投資近千萬元,在安溪創辦了農業基地。
而從去年開始,泉州先后分兩批聘任72位“招商引才顧問(招商大使)”,其中就有13名招商大使來自以深圳為主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稻興集團董事長、安溪籍鄉親陳全煉便是其一。近年來,陳全煉頻頻從深圳返鄉投資,擬在泉州投資建設稻興光啟(泉州)制造中心項目,建設5G+8K超高清視頻產業“一院一鏈兩基地”(即超高清視頻研究院、超高清全產業鏈、超高清生產基地、超高清創新應用基地)。
疫情后的首個春天,泉深兩地合作交流持續升溫——
在剛剛過去的泉州市38家500強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專場活動上,深圳企業再次為泉州高質量發展助力——信義集團、華僑城集團等深圳500強企業紛至沓來。
作為“晉江經驗”發源地、“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典范”的晉江市,攜手全國百強區第26位、工業百強區第13位的深圳龍華區,雙方就產業協同發展簽署5方面117條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兩地產業互補、人員互動、資源互通,共同探索高水平區域協作新模式、新樣板,打造閩粵協作新典范;
泉州市、晉江市領導率團在深圳開展經貿交流合作活動,與天瓏公司簽下產值百億元的意向“大單”;豐澤區主要領導帶隊到深圳開展招商考察……奮進的春天里,更多新故事正在書寫和打開。
文緣相通 世遺之城與世界之窗的牽手
開放包容,是新時代深圳城市精神之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正以國際性大都市的姿態,坐擁“世界之窗”的美譽。
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則是泉州的城市標簽。歷經千年,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正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世遺之城。
多年來,以開放、包容、多元為關鍵詞的兩座城市,恰如世遺之城與世界之窗的牽手,以文為媒,日親日近。
“泉州像一本什么書?”上周末,“漫步海絲 悅見豐澤”2023年豐澤區“海絲·蟳埔”民俗文化節舉辦,深圳《晶報》總編輯、知名專欄作家胡洪俠受聘為世遺泉州·海絲豐澤文旅傳播大使。在他筆下,泉州是一本新編增訂彩色插圖版國際流行開本的大書——“用多種文字寫成,用多地所產紙張印成,擁有古今中外多種風格且黑白與彩色插圖兼備,多民族、多宗教共同斟酌、商量而成就的,豎排橫排、線裝洋裝、繁體簡體、豪華版普通版并存的多卷本叢書。”
“泉州與深圳一樣,正處在向全球傳播國際形象,向世界講述城市故事的關鍵階段,期待兩地文化今后有更多的交流,攜手共創輝煌。”胡洪俠說。
過去一年,單單泉州大劇院就迎來三場深圳藝術團體或藝術家的高水準演出活動——王云鵬中國藝術歌曲音樂會、少兒啟蒙音樂會《動物狂歡節》和情迷百老匯林浩力與辛視界室內樂團音樂劇主題音樂會。其中,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王云鵬,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人,在音樂會上還與數十名泉州少兒朋友同臺演出,播撒藝術的種子。
深圳的文化、文藝工作者來到泉州,泉州文化界也站上深圳的文化展示平臺。多年來,泉州南音、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和閩南歌舞等均到深圳演出過,深受深圳市民歡迎。其中泉州提線木偶戲自2008年以來,9次到深圳交流演出。規模最大的一次是2020年8月份,泉州市木偶劇團不僅將大型木偶戲《盧俊義》帶到深圳華夏藝術中心演出,該團藝術總監王景賢還到場作專題講座,并帶劇團優秀演員現場展示與教學提線木偶的精湛技藝。
南安石井人戴清祥少小到深圳謀生,靠敢拼敢贏創業有成。長年在外的他總有揮不去的“鄉愁”,聽南音唱南音成為最大慰藉,他甚至組織成立深圳市刺桐南音藝術協會,從家鄉招集十多位南音專才駐會,會所成為許多在深泉州人交流的好去處。多年來他不僅經常參與深圳各種文化活動,還經常組隊回鄉參加南音大會唱。五十出頭的他,希望為世界級文化瑰寶南音的影響力盡更多心力。
近年來,深圳藝術雙年展和深圳文博會等專業展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泉州文藝界人士或應邀參展、或得獎、收獲訂單。泉籍著名當代藝術家陳文令就于2018年作為知名藝術家應邀參加深圳首屆藝術雙年展,他在中國當代藝術界獨樹一幟,他的作品因具有他自己藝術發展邏輯內在的牢靠性而獲得鮮明的風格,構筑起了自己的藝術世界,也豐富了深圳藝術雙年展的內涵。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之都的泉州,能工巧匠眾多,他們也攜手助力深圳城市建設,不久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欽全率團隊,完成了深圳市龍田世居和新喬世居的修繕工作,其中龍田世居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深圳市福田區知名公共雕塑《燕歸巢》,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惠安雕藝大師吳德強攜手意大利藝術家打造。將泉州木雕和陶瓷精品一道帶去,泉州市收藏家協會主席陳華平在深圳開辦了楠風文化館,豐富城市文化藝術品位。
隨著泉深文化交流持續深入,傳統與現代的碰撞,碰撞出靈感,也碰撞出碩果。2021年,由泉州市閩南民間歌舞傳承中心創排,舞蹈《茶·飄香》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終評入圍獎,這是泉州舞蹈界首次獲此殊榮。該作品編導、中娛華迪文化傳媒(深圳)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李亞迪說,閩南民間歌舞資源豐富,為現代舞蹈作品創作提供廣闊的資源。《茶·飄香》就是傳統采茶舞融入現代表演手法,既反映傳統茶文化,也綻放出新的藝術魅力。
“當下,泉深兩地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而且不斷往深度、廣度和多元化推進,雙向交融,交相輝映。”泉州市駐深辦主任王志明表示。
人緣相親 深航成為最早在泉州完全屬地化運營的基地航空公司
僑鄉泉州最初與外界的通達,深圳是繞不開的一站。
20世紀50年代,泉州的華僑出入境需要通過香港、深圳走陸路中轉,深圳、汕頭、拱北等口岸成為海外華僑出入境的必經之路。1951年,泉州華僑服務社及泉州到深圳的客運線應運而生。當時深圳作為距離香港最近的內地小城鎮,有著“窗口”的作用,物資供應相對富足,品種也較為多樣。
“一條街短短不過一兩百米長,但還蠻有名氣的。我還記得,街上只有兩間布店、三間食雜店、一家旅店、一家戲院、一家電影院,還有一家較大的新華書店。”在許多市民的記憶里,深圳是老一輩泉州人的物資補給站。至今,不少泉州人家里,還保存有早期從深圳購買的14寸黑白電視機、電風扇、縫紉機等家電。
泉州與深圳真正的雙城生活,從交通的升級開始。2008年,深圳航空正式成立泉州分公司,成為最早在泉州完全屬地化運營的基地航空公司,2016年以來,共運送泉州與深圳往返旅客超40萬人次;2013年,廈深鐵路開通,泉州和深圳實現動車直達。交通出行效率的提升,帶來的不僅僅是兩地探親訪友、生活度假、商務出行的快捷,更重要的是,沿線人流、物流、信息流進一步暢通。去年,泉州一家上市科技集團的高管楊女士派駐深圳,她說:“深圳是一流的創新高地,正是看中這樣的優勢,集團選擇在深圳開設分公司,每年都會從泉州派高管去了解最前沿的行業動態。”
泉州和深圳兩地旅游業也默契十足。2017年,泉州組織旅游企業隨同省旅發委赴深圳開展“清新福建·游你精彩”旅游推介活動,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海納百川的多元文化都讓在場嘉賓贊嘆不已。在“最受深圳市民喜愛的‘福建精品旅游線路’網絡投票評選”活動中,海絲泉州·清新生態之旅(品茗話茶事·賞瓷鑒香道4日游)、古城文化之旅(穿越歷史·再現傳奇4日游)、藍色海岸之旅(惠女多姿·采石踏浪3日游)上榜8條福建精品旅游線路。同年,深圳市旅游協會也在泉州召開旅游推介會,不僅帶來了深圳本地游產品,還帶來從深圳赴海外游的特色線路,進一步彰顯了兩地旅游業界優勢互補、攜手共進的決心。新年,深圳廣播電視集團的“老有才”導演組將2023新春第一游行程,定在了半城煙火半城仙的泉州,開啟了疫情后旅游互動的序幕。
這樣的雙向奔赴,同樣在一場“千里救嬰”的跨省協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足月新生兒無法自主呼吸,只有深圳兒童醫院可以治療。”去年三四月份,泉州等多個城市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南安新生兒家長網絡緊急救助。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同步“置頂”,深圳、泉州兩地快速反應,開辟出一條雙向“綠色通道”,促成深圳醫生成功赴泉州救治患兒,讓孩子歷險重生。
潮涌珠江,夢圓刺桐。泉州與深圳,世遺之城與世界之窗,民營經濟樂園與“特區中的特區”,兩座城市的友誼在相融、相通、相親中不斷深化。從今天再出發,我們深信,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領下,兩地的合作交流將繼續走深走實,以泉深攜手、閩粵協作的探索實踐,助推和貢獻中國式現代化大局!(泉州晚報記者 林綠波 孫燦芬 許雅玲 陳智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