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珠海,木棉花火紅,白鷺翩躚,一片生機勃勃。
走進珠海各大工業園區,生產線上,機器開足馬力奮力運轉,工人們佩戴口罩,在各自崗位上熟練操作……一股股奮起直追抓訂單、搶生產的火熱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支撐珠海經濟韌性的力量。克服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嚴峻挑戰,2022年開局,珠海發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統籌”,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產業答卷。
今年一季度,珠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1.86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3;完成工業投資99.05億元,同比增長45.2%,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4。
數據背后,是整座城市發展路徑的轉變。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優先”,如今的珠海,正把要素資源向產業發展傾斜,努力打造產業大市,并舉全市之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著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4月24日,珠海首次召開產業發展大會。據悉,大會將推出系列產業新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珠海的信心和決心躍然紙上:揚起“產業第一”的風帆,乘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自由貿易片區建設的東風,珠海以“穩中求進”的姿態,破釜沉舟的決心,加速奔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新使命
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打造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過去,人們提起珠海,更多想到的是旅游、養老。但現在,越來越多人關注到珠海的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在珠海藍圖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春生看來,珠海正站在一個轉折的路口。
作為全國首批經濟特區之一,珠海用40年實現了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的重要跨越。隨后,時代又賦予了其新的使命。
“支持珠海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努力把珠海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建設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平臺、開拓者、實干家。”2021年3月29日,廣東發布《關于支持珠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的意見》,并明確了珠海五大戰略定位:區域重要門戶樞紐、新發展格局重要節點城市、創新發展先行區、生態文明新典范和民生幸福樣板城市。
經濟特區再升級,一個更現代化、更國際化、更高水平的珠海,呼喚新擔當,需要新作為。
2021年12月,珠海市第九次黨代會召開,提出堅持“產業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為要”的工作總抓手,并強調做好“橫琴+”大文章,把經濟特區“金字招牌”舉得更高、擦得更亮。
這其中,“產業第一”被旗幟鮮明地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要堅持“產業第一”,堅決防止“脫實向虛”,全面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這是珠海在新使命和新形勢下作出的選擇:
觀天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
看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深水區,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省自身,仍有不少瓶頸,能級量級亟待提高,土地、人才、核心技術等要素稟賦不足,澳珠極點輻射帶動能力偏弱。
“珠海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必須撬動未來產業發展的這盤棋,迅速提升自身能級量級。”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陳廣漢說,這也是珠海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范,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關鍵。
另一方面,從長期看,海外供應不穩和部分訂單回流正在倒逼國產自主研發和自主生產,加快補齊產業鏈短板,這為珠海產業生態的完善,為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的迎頭趕上乃至彎道超車打開了機遇窗口。“珠海必須搶抓機遇,趕上下一波經濟增長的浪潮。”
制造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大局穩——“產業第一”的協奏曲,很快在這片熱土鳴響,成為全市上下的強烈共識。
2021年,珠海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5200.81億元,比上年增長9.8%。2022年市兩會上,珠海進一步自我施壓:力爭未來五年地區生產總值超6000億元,進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萬億俱樂部行列。
香洲區提出堅持“產業第一”,繼續當好全市經濟發展主引擎;金灣區瞄準“珠海產業中心、交通中心、城市新中心”的發展目標;斗門區加快構建“大產業、大城市、大交通”發展格局;高新區全力打造未來科技城;鶴洲新區(籌)統籌“洪保十”等三大片區,全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善舉綱者萬事遂,善謀勢者機可期。珠海,以奮起直追的決心,加速凝聚起“產業第一”的堅定信念和力量。
新動能
瞄準產業鏈精準招商,推動存量企業增資擴產
3月11日,珠海市人民政府與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簽署項目投資協議,為珠海新能源產業鏈補齊了至關重要的一塊短板。
根據協議,欣旺達電池將在珠海投資建設欣旺達新能源生產基地項目。項目占地面積約800畝,總投資120億元,完成建設后達到年產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30GWh的產能,預計明年下半年可投產運營。
這是珠海新能源產業鏈精準招商的最新案例,也是珠海打好產業攻堅戰的一個典型戰術。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影響下,珠海籌謀產業發展的邏輯愈發清晰,那便是善用“攻”“守”之道:
著力延鏈補鏈拓鏈,主動精準招商,是為“攻”——瞄準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鏈,珠海計劃引進一批具有龍頭引領和造血強鏈功能的上下游重點產業項目,加快完善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生態。
今年以來,欣旺達、新宙邦、銳駿半導體、聯東U谷、奧松半導體等一大批優質項目已相繼落地珠海,打開了“精準招商”的良好局面。
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存量企業增資擴產,是為“守”——聚焦企業需求加強服務保障,珠海全力推動企業加快形成現實生產力,力求讓珠海制造基石更穩,韌性更強,并不斷躍向高端。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珠海完成工業投資99.05億元,同比增長45.2%,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4。對市場最敏感的民間投資,也為珠海經濟投下信任票:今年前2月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34.6%,較2021年全年加快38.7個百分點。
各區紛紛傳來捷報:香洲區一季度新引進項目122個;金灣區一季度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8個,總投資達271.36億元,涵蓋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等多個領域,預計達產后新增產值524.7億元;斗門區今年已有32個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約254億元,預計達產年產值266.74億元,年稅收13.23億元;
珠海高新區一季度新引進主導產業重點項目33個,投資總額超122億元,其中投資超10億元項目5個,在談重點項目近百個,總投資超400億元;鶴洲新區(籌)一季度完成項目簽約6個,投資總額47.5億元,全部計劃在2022年動工建設……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基礎也在不斷夯實。
去年12月6日,粵澳半導體基金項目、空客直升機中國總部項目、橫琴中藥新藥技術創新中心等首批13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形成合作區加快建設的示范效應。數據顯示,自合作區揭牌以來,橫琴新設立澳資企業253家,實有澳資企業4771家,澳資企業參與合作區建設熱情高漲。
“當前,生物醫藥行業呈高速發展態勢,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良好的政策將更好幫助企業發展。”聯邦生物總經理曹春來說。
4月19日,聯邦制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聯邦生物落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作為聯邦制藥的生物醫藥研發總部,未來聯邦生物將在合作區持續投入研發超15億元,預計今年年底將有近百人在橫琴實際辦公。
新空間
牢牢守住工業用地紅線,提升產業發展承載力
不管是招商引資項目,還是增資擴產項目,落地珠海的第一道關就是——土地。這也曾是制約珠海產業發展多年的一大因素。
資源越緊,越要為制造業留足空間!站在新起點,珠海發出保衛產業用地的最強音:要牢牢守住“工業紅線”,通過立法嚴格限制工業用地改變土地用途,堅持把最寶貴的土地資源用在產業發展上。
切實為產業發展留足空間,珠海提出,要加速整備一批滿足項目快速落地基本條件的連片可開發用地。同時,2022年統籌投入不少于100億元建設資金,高水平規劃、高起點建設園區基礎設施。
“工業熟地”一躍成為珠海的年度熱詞。為展現“產業第一”的決心,珠海向各區布置了任務:金灣區、斗門區要各準備連片成熟用地3000畝以上,高新區準備1000畝以上。
這也意味著,2022年,珠海將拿出至少超過7000畝的“工業熟地”,為打贏這場關于城市未來的產業攻堅戰,備足彈藥,做好后勤。
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相關行動迅速展開——在原七大工業園區基礎上,金灣區著手布局建設半導體產業園、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區、高端打印設備產業區三大新園區,加快完成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封關驗收,形成“7+3+1”專業園區布局。
斗門區積極參與珠海—江門大型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推動富山工業園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區先行示范區,啟動富山工業園152平方公里全域規劃,超前儲備工業熟地3000畝。
珠海高新區計劃通過深化與港澳“軟聯通”“硬聯通”,以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為牽引,緊密協同橫琴分園區建設,持續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攜手高新區企業打造創新聯合體。
作為珠海主城區,香洲區則以南屏科技工業園和三溪科創小鎮為兩大載體,重點破題園區空間再造和都市經濟空間拓展。
4月19日,由格力集團投資打造的三溪科創小鎮啟動區二期項目——漫舒·溪里,以及三溪鄰里中心、三溪公園正式動工,成為珠海產業載體建設的最新動向。
據介紹,三溪科創小鎮啟動區一期項目——格創·集城預計將于2023年6月竣工,定位為珠海首個具有完善產業生態和服務配套的智慧型產業園區,重點引進光電、5G+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三大產業。目前該項目在談擬入駐企業已超過80家,已明確高達30萬平方米的生產及辦公研發用房面積需求。
新服務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下好營商環境“先手棋”
近日,在珠海市政務服務大廳,一個新增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吸引了前來辦事市民的目光。
何謂“辦不成事”窗口?據介紹,設立該窗口是為了解決辦事難、多頭跑、來回跑、體驗差等問題,由專窗專人受理因各種原因未能成功受理或審批等情況,把群眾、企業難辦的事辦成。
這是珠海“產業第一 明珠惠企”1+4服務體系的其中一環。同步上線的,還有跨部門數字化政企溝通服務平臺“企達通”。通過打通政府端的“粵政易”與企業端的“粵商通”,珠海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實時溝通與交流。
此外,為做好產業服務,珠海各級政務服務窗口還將嚴格落實“窗口無否決權”制度;市區兩級政務服務體系將重點實行“陽光代辦”服務,為產業項目、政府投資及重點工程項目提供咨詢、指導、協調和代辦等服務,力求服務產業落地無死角。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參與全球產業合作的重要競爭力。客觀而言,在與部分先進城市競爭中,因受城市能級限制,珠海優勢并不突出。因此,營商環境的加分就格外重要。
未來,這樣的無死角服務還將越來越多。
珠海強調,要持續優化政府服務,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提高效率,緊緊圍繞產業項目快落地、快動工、快投產、快達產倒逼政府各部門工作流程再造,著力營造優質高效的發展環境,不斷增強對高端企業、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這也是珠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本月上旬,《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2年工作要點》印發,明確全市今年全面深改的66項改革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66項改革舉措中,就有26項務實舉措是圍繞產業發展而展開,包括做實產業發展規劃、完善招商引資機制、優化工業園區發展、加強土地整備保障、推動政府流程再造、營造創新創業生態等,旨在為做強產業集群、壯大實體經濟營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
看得見的改變,也讓企業家的心更踏實、獲得感更強。
4月22日,珠海舉辦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招商引資企業代表座談會。11位來自不同領域行業的企業家代表,坐在了“C”位,與市領導面對面談問題、提意見。
“一季度,我們企業產值1.03億元,同比增長30%,預計年產值將突破10億元……”會上,珠海康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成說,園區為企業解決了員工通勤難、子女上學難等問題,不久前,十余位高端人才拿到了香洲區的人才公寓鑰匙。
“公司的成長和珠海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是分不開的,我們會繼續扎根本土,練就過硬本領,為全市產業發展做出更多貢獻。”吳國成說。
一線
推動各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協同
優勢互補助企業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1年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掛牌成立。半年多來,合作區建設進度明顯加快,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四大產業展現出聚集發展的良好態勢。
緊緊圍繞著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珠海舉全市之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推動各區與合作區產業協同、開放協同、功能協同。
珠海經濟特區、合作區的產業協同,將帶來哪些新氣象?總部位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生產基地坐落于珠海金灣的廣東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個典型觀察樣本。
薄如蟬翼的大尺寸硅片,厚度與一根頭發絲差不多——這是高景太陽能的最新產品。據介紹,在硅片切割方面,高景厚度110微米工藝已達到成熟水平,在行業名列前茅。
2020年12月10日,高景太陽能與珠海簽署了總投資170億元的光伏新能源項目投資落地合作協議。這家由業內資深團隊、華發集團及IDG資本共同創立的公司,聚焦高效大尺寸光伏硅片的研發制造,下設珠海金灣50GW大尺寸單晶硅片、青海西寧50GW單晶拉棒兩大生產基地。
在創始股東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金灣高景一期15GW項目歷時140天便完成了從開工到投產全過程,建設速度刷新行業紀錄。
“所有計劃都在往前趕。”高景太陽能副總經理孫彬透露,首期投產后不久,金灣高景二期(15GW)項目也在去年8月提前動工。“目前二期產能已達2/3,預計今年6月將完全達產。”屆時,高景太陽能即有望憑借30GW產能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數據顯示,2021年,高景太陽能成功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盈利”的目標,硅片產量居行業第7名。而到2022年一季度,這一排名已上升至行業第5。
“用地、用電、用水、人才公寓等,政府為企業解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困難,讓我們可以輕裝上陣干事創業。”孫彬說,“天時地利人和”下,高景太陽能原計劃2023年啟動的三期20GW項目,將提前于今年開始建設,幫助加速50GW產能目標達產。
“我們致力于成為全球光伏硅片領域的標桿企業。”孫彬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2023-2024年,力爭達到行業全球前三的地位;2025年,躋身行業前兩名,同時向行業第一看齊;計劃2023年全面進入上市階段,有望成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以來第一家本土上市公司。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