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月12日發布《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從持續深化科技金融組織管理機制建設、形成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扎實做好金融風險防控、加強組織保障和政策協同等方面,對做好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提出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這為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次《通知》進一步明確各項工作要求,推動完善有利于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環境。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通知》提出要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質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國建設。
在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方面,《通知》明確,一是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在有效防控風險基礎上鼓勵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規范銀行與外部投資機構合作,積極探索“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模式,為初創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提供金融支持。二是豐富成長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模式。鼓勵拓寬抵質押擔保范圍,加快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保險機構開發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等險種,優化“三首”保險運行機制。三是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適配性。鼓勵通過并購貸款支持企業市場化兼并重組。支持保險機構通過共保體、大型商業保險和統括保單等形式,提供綜合性保險解決方案。
科技金融服務空間巨大,未來發展還有較大的潛力。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家,此外還有創新型中小企業21.5萬家。同時,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2023年披露的數據,我國已設立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超1000家。除了國有大行分支機構依據當地發展特點設立科技支行外,包括農商銀行在內的農信機構近年來也開始在區、縣進行布局。
《通知》還要求,健全組織架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根據實際完善科技金融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做實專門機構,在科技資源集聚地區,規范建設科技金融專業或特色分支機構。優化管理制度,健全科技貸款盡職免責和不良容忍機制。細化風險評審,分層分類設立科技型企業信用評價模型。強化數字賦能,推動金融業務關鍵環節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各有優勢。大型銀行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渠道,能夠吸引更多科技企業合作,而中小銀行的優勢在于相對較為靈活,能更快響應企業需求。
由于初創期的科創企業缺少抵押物,投入大、風險高,在加強科技金融服務的同時,做好風險防控同樣重要。對此,《通知》作了相關差異化安排。據介紹,金融監管總局針對性引導有條件、有能力的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決策、獨立審查、自擔風險,持續強化科技金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鼓勵探索完善專業化的科技金融服務組織體系,構建相對獨立的集中化業務管理機制,強化前中后臺協同。《通知》還強調,銀行機構要進一步加強授信管理,提高資金配置效率,避免多頭過度授信。同時,銀行機構要做好科技型企業貸款差異化“三查”,加強科技型企業風險監測預警,強化資金用途監控,防范資金套取和挪用風險。?(經濟日報記者 陸 敏)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