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四川成都特色金融改革創新縱深推進,金融機構錨定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服務鄉村振興,進一步創新金融服務,擴大政策、渠道、科技、資金、產品等優勢,積極構建特色金融產業體系,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1月12日舉辦的“成都交子金融大會”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認為,“西部金融中心要瞄準新賽道、搶占新賽道,雖然傳統的方面也需要發展,但是要趕超的話必須站上新賽道。而新賽道也需要助力,金融科技不是只助力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養老金融、綠色金融都需要。”
綠色金融創新能力提升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精準的“金融活水”支持,解決了實體經濟經營性流動資金短缺、無擔保、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綠色金融”引導更多資源流向綠色低碳產業。
宜賓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宜賓市一家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生產企業。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負極材料的市場需求快速上升。企業流動資金需求增加,但基于控制成本等原因,企業遲遲沒有下定決心新增貸款。
“在充分了解公司實際情況和需求后,我們決定以‘天府科創貸’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產品特點、合作方式及相關貸款貼息政策。”成都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筆1000萬元的貸款綜合融資成本約3%,同時根據四川省科技廳的補貼政策,企業可獲得約10萬元利息補貼。
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為引領,探索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成都銀行綠色貸款余額387.43億元。
成都銀行宜賓分行在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開展綠色金融服務。(成都銀行供圖)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栗崢表示,成都發展金融科技要聚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當實體經濟召喚金融的時候,它要有響應機制,體現響應速度和廣度。當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有金融需求的時候,能夠提供差異化、精準化的服務”,栗崢說。
近年來,成都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探索將環境信息納入金融機構授信決策,推出“綠蓉快貸”“綠蓉科貸”“減碳貸”“碳匯貸”等產品,成都農商銀行發放四川首筆CCER質押貸款100萬元,興業銀行成都分行發放四川省首筆區域碳權(CDCER)質押貸款100萬元,農發行四川省分行支持全國首批EOD試點項目建設。
成都農商銀行圍繞“雙碳”戰略,推進綠色金融。突破傳統交易結構、抵質押擔保方式,先后落地西部首單租賃行業綠色債權融資計劃、全國首單鄉村振興+碳中和應收賬款債權融資計劃等。截至2023年11月末,該行綠色信貸規模較年初凈增超100億元。
目前,成都正努力推進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申建,加快實施《成都市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22-2025)》,2021年以來全市發行綠色債券占全省比重超80%。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成都市綠色貸款余額8551.82億元,同比增長38.1%;綠色債券余額454.1億元,同比增長5.3%。據了解,成都還將從加強綠色金融精細化管理、加快綠色金融人才隊伍建設、深化綠色金融數字化經營、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一步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
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提速
今年元旦小長假,成都假日文旅市場供需兩旺。據攜程數據顯示,成都位居全國跨年最熱門旅游目的地第四位。成都全市A級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8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2456.8萬元,按可比口徑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96.0%、112.8%。
為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四川省印發了《關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意見》,助力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支持成都增強在全球消費市場的集聚帶動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打造世界文創名城、旅游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加快建設蘊含天府文化特色、彰顯公園城市特質、引領國際時尚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在傳統金融提質增效的基礎上,成都正在努力打造包括消費金融在內的全國領先的特色金融先行區,強化實體經濟服務功能。
在設立消費金融專營機構方面,成都市前期設立了錦程消費金融公司、唯品富邦消費金融公司,發展了新網銀行、成都維仕小貸公司等一批消費金融特色機構,不斷豐富消費金融市場主體。
此外,成都不斷創新消費金融產品,在蓉金融機構根據不同消費場景開發了特色化、差異化消費金融產品。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招商銀行成都分行等18家銀行利用公積金信息累計發放線上消費信用貸款超500億元。浙商銀行成都分行、成都農商銀行等6家銀行將相關數據用于信用卡和授信審核等場景,累計發放信用卡超12萬張,在大幅提高風險防控效率的同時,促進了金融服務安全便捷。成都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更多適應新消費趨勢的消費金融產品,拓展消費信貸業務范圍,鼓勵創新線上消費信貸產品。
成都交子大道商圈夜景。(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供圖)
通過金融科技賦能消費金融,成都打造了交子金融夢工場金融科技創孵品牌。天府通APP和天府市民云APP是成都人常用的手機軟件,基本實現了教育、住房、公積金等生活服務的全覆蓋。如今這兩大平臺累計注冊用戶合計已突破5000萬,累計服務人次超過 7.8億次。成都交子數字金融投資集團副總經理但強表示,目前兩大平臺已與中國銀行、成都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20余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構建了涵蓋征信服務、金融權益以及現金服務、信貸服務、保險服務等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累計提供在線金融服務800余萬次。
成都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將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發展優勢,通過資源整合、相互賦能,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科技技術輸出,助力消費信貸業務轉型升級;同時,通過推動移動支付便民工程、開展數字金融場景試點,不斷提升消費便利化水平,創新消費金融產品和提升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消費金融市場供給水平。
助農利農金融服務提質
栗崢認為,“今天的金融也是普惠金融,這就意味著我國有規模巨大、數量眾多而且氣勢磅礴的金融實踐,豐富性、生態多樣性為今天的金融創新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和底氣”。
成都持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努力惠及廣大農村地區。在崇州市白頭鎮五星村,種糧大戶劉勇高興地說:“成都農商銀行‘糧油貸’開辟綠色通道上門授信,無需抵押物貸款95萬元更新設備,2023年2000多畝的水稻和小麥大獲豐收。”
這是成都金融機構支持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一個縮影。成都創新打造“農貸通”平臺,成都農商銀行聯動平臺推出多個線上貸款產品。2023年9月該行與成都市家庭農場協會簽署合作協議,為會員單位提供1億元的授信額度支持。
成都崇州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園區,收割機在搶收小麥。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2021年,國家鄉村振興局、四川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農業銀行共建全國首個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首批在成都彭州市等14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四川農行在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首批試點地區貸款余額突破1100億元。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印發《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要求,進一步發揮金融在鄉村振興中的服務保障作用。
針對農村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金融人才、服務、知識的“三缺失”現狀,成都選派金融助理,駐村提供“融資+融智”服務。
2021年10月,成都農商銀行會同成都市委組織部等部門在全省首創“黨建+鄉村振興金融助理”駐村行動。成都農商銀行鄉村振興金融部副總經理李家宇介紹,該行派遣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年輕骨干擔任鄉村振興金融助理,共計246人次。他們走訪農戶、舉辦金融講座等,為鄉村振興搭建好“金融橋”。截至2023年11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2058億元,比年初增加146億元。
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是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錦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首創農產品品質保險。邛崍市柑橘經銷商徐瑞杰就是一位受益者:“我每年收購大量柑橘、獼猴桃,2023年初為1300余噸柑橘購買了品質保險,由于品質下降觸發理賠條件,獲賠了70多萬元。”
錦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鄔潤龍說:“農產品品質保險既提高了農戶種植優質農產品的動力,又使消費者購買到了品質放心的農產品;不僅保障了農戶的生產利益,也為農產品產業鏈提供風險保障,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競爭環境。”
截至2023年末,成都市涉農貸款余額9505.5億元,同比增長17.4%,增速創近年同期新高。成都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正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創新探索,持續在產品、模式、制度、流程創新上下更大功夫,著力打造有覆蓋廣度、有服務溫度、有科技速度的農村金融服務,奮力繪就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畫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