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輛汽車還輕的挖掘機,你見過嗎?近日,由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1噸重、最小純電動液壓挖掘機在位于長沙經開區的山河工業城下線,又一次刷新國內最小噸位電動液壓挖掘機紀錄。“去年,我們首次在‘德國寶馬展’展出電動挖掘機產品,受到客戶關注。隨后,系列電動挖掘機走向國際市場,憑借低噪聲、零污染等優勢,深受國際客戶歡迎。”山河智能副總經理龍居才說,目前,山河智能電動挖掘機已覆蓋1噸至55噸,型譜進一步完善,為公司電動挖掘機進軍海外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
制造裝備挺進全球市場,是推進自主創新的湖南實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湖南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三個高地”,推進打好打贏經濟增長主動仗、科技創新攻堅仗、優化發展環境持久仗、防范化解風險阻擊仗、安全生產翻身仗、重點民生保障仗“發展六仗”工作,塑造競爭新優勢,增添發展新動能。
先進制造枝繁葉茂
走進位于常德高新區的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塔機智能工廠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平均每10分鐘產出一節標準節,每18分鐘下線一臺塔機。截至7月,中聯重科今年對歐洲地區出口塔機已突破400臺。8月30日晚,中聯重科發布2023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0.75億元,同比增長13.03%;其中海外收入83.72億元,同比增長115.39%。
在擁有5家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企業的湖南省,工程機械是一張亮麗的名片。受多重因素影響,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仍在調整周期。湖南大力推進工程機械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通過“搶占風口、熨平周期”,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日前,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鐵建重工等湖南工程機械上市企業陸續發布半年報。半年報顯示,湖南工程機械企業毛利率回升,利潤端修復明顯,海外銷售攀升,發展勢頭強勁。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作為“制造業大省”,湖南擁有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4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隊”,數量居全國第三位、中西部第一位。近年來,湖南緊盯“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這個主攻方向,強龍頭、補鏈條、促集群,一批優質先進制造業集群迅速崛起,制造業占全省經濟總量比重提升至28.2%。
湖南把壯大和培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主要抓手,完善產業集群梯度培育機制,開展產業集群競賽,培育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5個、中小工業企業特色產業集群7個。今年,湖南實施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力爭“十四五”期間創建省級及以上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各50個。同時,進一步優化升級省領導聯系產業集群(產業鏈)制度,持續開展“主配對接、協同發展”活動,產業鏈主體由松散到緊密。
在長沙,工程機械集群破解“集而不群”,本地配套率從2019年的16.3%上升至目前的32.2%;在株洲,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加快協同創新攻關,憑借“只需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可集齊生產一臺電力機車所需的上萬個零部件”的產業優勢,構筑起軌道交通創新生態鏈、產業生態圈;在邵陽,依托邵虹特種玻璃、彩虹集團(邵陽)特種玻璃“兩塊玻璃”,補鏈強鏈延鏈,目前已集聚上下游企業80余家,形成產值近200億元的特種玻璃產業集群。
今年3月以來,湖南大力推進“智賦萬企”行動,以建設智能工位、智能制造產線(車間)、智能制造企業為著力點,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實體經濟插上智能化“翅膀”。上半年,湖南數字經濟同比增長12.6%,新建成智能制造企業199家、智能制造生產車間609個、智能工位3066個。
走進位于寧鄉市的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械手靈活地揭開藥瓶包裝盒薄膜,小巧的藥瓶從傳送帶遞入設備。理瓶、洗瓶、滅菌、灌裝、加塞……僅1分鐘,超400個成品藥瓶“列隊”而出。“我們的智能工廠是全球首批智能化醫藥裝備制造工廠,這是我們在研發投入、先進制造方面下苦功夫結出的果實。”該公司董事長唐岳說,到今年6月,公司已提出超過5000項國內外專利申請。
數據顯示,上半年,湖南制造業投資增長10.5%,增幅居全國前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其中,制造業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8.8%,有力支撐了湖南的經濟增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要緊盯先進制造業這個主攻方向,持續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具有湖南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說。
科技創新碩果累累
如果說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壓艙石”,科技創新則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6月19日,沈曉明在2023互聯網岳麓峰會上提出“將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使之成為湖南現階段創新驅動發展的第四項標志性工程”的新目標、新構想,隨后兩個多月里,長沙先后發布《中共長沙市委、長沙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奮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實施意見》《長沙市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啟動首開區“世界計算·長沙智谷”建設等,將藍圖細化為施工圖。
同一時間,湖南“四大實驗室”建設不斷刷新“進度條”:岳麓山實驗室全面實體化運行,項目新建建筑全面封頂;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實現入園辦公,重要節點實驗室建設穩步推進;湘江實驗室首批入駐19個院士專家團隊,布局50個科研攻關項目;芙蓉實驗室,我國首家臨床級無人值守全自動5G生物樣本庫建設完工。
湖南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將由“四大實驗室”“四個重大科學裝置”構成的“4+4科創工程”,與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推進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提質升級、建設湘江科學城、推進科技賦能文化產業創新一道,列為“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五大標志性工程。
在標志性工程引領下,三湘大地科技創新碩果累累——
緊盯“卡鏈處”、攻克“卡脖子”難題。今年上半年,“十大技術攻關項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34項,授權專利188件,建設創新平臺26個,推動應用示范場景56項。
世界首臺330kV及以上海上風電平臺用變壓器及電抗器在衡陽研制成功,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在常德高新區下線,國內首家離子注入機自研量產企業在長沙天心區誕生,國內首臺18.3米鋼管全長擴徑機組在湘潭韶山下線……“首”字號、“最”字號成果接連涌現,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關鍵核心技術源頭供給。
作為地區科技創新活躍程度的重要標志,湖南新增11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到42家,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萬家。1至7月,全省技術合同登記項數超3萬項,同比增長166.21%;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2155.34億元,同比增長九成以上。
開放發展風勁帆滿
9月6日,歷經1個多月在海上、長江上的長途跋涉,產自肯尼亞的52噸野生鳀魚干運抵岳陽城陵磯港。這是繼6月26日我國首次空運進口肯尼亞野生鳀魚產品后,開始大批量、常態化進口該項產品,也是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后續成果之一。
從中國中部到非洲大陸各國,不沿邊、不靠海的湖南從未放緩開放的腳步。長沙海關統計,前7個月湖南對非洲進出口總值346.9億元,增長18%;湖南進出口首次于上半年突破3300億元,創歷年來半年外貿值新高。“今年以來,湖南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符合預期,結構優化、質量提升,凸顯出高質量發展的韌性。”湖南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沈裕謀說,湖南持續優化開放平臺,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快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推動外貿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8月18日,湘西邊城機場正式通航,“精準扶貧”首倡地邁入航空時代;上半年,岳陽城陵磯口岸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54.7%;1至8月,懷化“國際陸港”累計開行鐵海聯運班列、中老班列、中越班列共272列,同比增長209%。今年以來,湖南加快推進硬件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開放通道,一條條航線、鐵路的延伸,讓湖南走得更遠。1至7月,湖南與231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貿易伙伴較去年增加4個。
隨著開放通道日益完善,湖南省商務廳今年還深入推進實施招引實體、產貿融合、創新飛地等外貿主體創新發展三大行動,強化園區外貿綜合服務和外貿供應鏈服務,創新外貿企業融資、信保、匯率避險政策;長沙海關對照海關總署優化營商環境16條措施,結合湖南開放發展實際,制定出臺了30項細化落實舉措,促進進出口物流暢通、跨境貿易便利化、企業減負增效和外貿創新發展,激發外貿增長新動能。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今年以來,湖南新增進出口企業2636家、總量達2.8萬家,新增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267家、總量達6637家。上半年,全省進出口總值336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新興優勢產品出口同比增長44.7%,綠色低碳產品成為外貿出口新增長點。 (經濟日報記者 謝 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