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四到團組,同代表委員們坦誠交流、共商國是。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梳理總書記講話中的高頻詞,為您解讀。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的全國兩會,備受矚目。習近平總書記4次“到團組”,同代表委員們坦誠交流、共商國是。
內蒙古代表團、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青海代表團、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每到一個團組,習近平都與代表委員深入討論,幾個高頻詞反復提及。
“高質量發展”——11次強調,亮眼主線貫穿始終
新華網通過檢索相關新聞報道發現,今年兩會“到團組”,習近平總書記11次提到了“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明確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在青海代表團,習近平闡釋了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大邏輯”,從宏觀層面給予指導:
“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
“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
“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他強調,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強調,要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要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增進人民福祉,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在看望政協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習近平強調,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培養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各類人才……
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部署到具體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始終。
正如習近平所說:“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必須抓緊抓好的工作?!?/p>
“生態”——22次提及,深刻體現出對綠色發展的系統思考
從新聞報道中梳理發現,習近平到團組22次談及“生態”,就做好相關工作提出重要要求、作出謀劃部署。
青海,既是生態資源的寶庫,也是生態安全的屏障。從談生態的頻次上看,習近平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談得最多。
習近平不僅對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等具體工作提出要求,還從政治的高度闡明了很多著眼長遠的生態考量。
“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體現了生態保護的政治自覺?!彼麖娬{,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要“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萬里綠色長城”。
黨的十九大以來,從告誡當地不要只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到強調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習近平對內蒙古的生態保護格外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參加審議時習近平把治沙納入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體現出他對綠色發展的系統思考。
當聽聞代表談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時,習近平提了一個概念——“綠色GDP”,并和大家算起了生態賬。他說,“你提到的這個生態總價值,就是綠色GDP的概念,說明生態本身就是價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實際上是增值的”。
算細賬、算長遠賬,“生態優先”理念體現在習近平的一言一行中。
“黨史”——9次深談,汲取力量增強本領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的關鍵時間節點,黨中央部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
在今年兩會團組活動新聞稿中,習近平9次談“黨史”,以“史”論今,語重心長。
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講述了李大釗領導和參與在蒙古族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共產主義先進分子的故事,提及了內蒙古產生的第一批共產黨人,闡釋了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成為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成功實踐,回憶了“齊心協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佳話等。
對黨史學習教育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也貫穿于習近平今年的“兩會時間”。
習近平強調:
——黨中央已經對黨史學習教育作出全面部署,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實。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斷增強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做到在復雜形勢面前不迷航、在艱巨斗爭面前不退縮。
——要通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笨倳涍@番話,意味深長。
“民族”——27次論述,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每年兩會的高頻詞都有“民族團結”。他寄語各族干部群眾,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牢記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在內蒙古團,習近平深刻闡述了他的“民族觀”。
他進一步要求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面把工作做細做實,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在青海團,習近平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多為各族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促進各族人民大團結,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參加審議時,習近平著重強調了一個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強調,要在各族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特別是要從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全面理解黨的民族政策,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旗幟鮮明反對各種錯誤思想觀點。
他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在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維護各民族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大問題上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不僅強調民族團結,還蘊含著全國人民共擔風雨、共迎挑戰的精氣神,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