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3月6日
嘉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張立群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開幕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我們如何看待《報告》對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回顧與總結,又如何理解《報告》對未來一年及“十四五”時期工作的安排?針對這些問題,本期節目,我們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做客中國網演播室。(董寧 攝)
中國網:張教授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張立群:你好主持人,大家好!
中國網:今年經濟工作的一些具體政策上,我們比較關注的是《報告》體現了很大的延續性,強調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那么宏觀政策保持穩定和持續意味著什么?
張立群:我想今年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第一,要從疫情沖擊下的應急模式轉到常態化的模式。第二,要從根本上扭轉長期以來的經濟下行壓力。而這個經濟下行壓力在2019年的時候已經比較明顯了,那個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叫“三期疊加”,下行壓力加大。所以,這兩個目標交織在一起,宏觀經濟政策就要做到系統性地、相互兼顧地、精準地調節。而這個調節包含著,比如說在疫情之下,應急救助的一些政策,比如說貸款展期,包括其他的相關政策,可能適時地要調整、要退出。因為企業現在的造血能力已經建立起來了,就沒有必要老是大量輸血。
另一個方面,使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這個基礎進一步鞏固、這個態勢進一步強化的這些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地完善,甚至進一步地加強,這個就包括財政政策。我們講要提質增效,要提高可持續性,提質增效就要表現在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這方面提質增效,在擴大內需的實際效果方面提質增效。
總而言之,要使經濟回升向好,企業生產經營形式全面恢復向好的態勢進一步地得到鞏固和加強。在這個基礎上,財政的可持續性也就會加強。因為當企業都開始越來越好的時候,當整個經濟增長形勢越來越好的時候,財政的稅收來源就越來越旺盛了。而這個時候,我們前期的財政政策,包括發的一些國債,一些擴大的支出就會有越來越豐厚的回報。所以,這時候財政收支不是短期的平衡關系,而是中長期的平衡關系。這個平衡關系就是通過幾年的財政政策的努力,贏得了經濟全面恢復向好的一個形勢。這個時候,財政的稅收來源它就得到了回報,財政的可持續性必然會增強。
這個分析表明,財政可持續性增強的根本點在于經濟增長形勢的持續向好、企業生產經營形勢的持續向好。所以,財政政策,今年的重點還要放在鞏固經濟回升向好這上面。貨幣政策,實際上今年強調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也是要把它的著力點放在支持經濟回升向好,支持企業生產全面恢復向好這個方面來。
中國網:去年的這些財政政策包括貨幣政策有那些,您認為是今年可以繼續持續下去或者繼續推進下去的呢?
張立群:所以我們在梳理。去年這個宏觀經濟政策屬于應對疫情的短期沖擊、救急性的一些政策措施,可能要適度或適時調整的。但是支持經濟增長這樣一個基礎更加穩固,化解經濟下行壓力這樣的一些政策,比如說擴大內需,因為我們經濟長期下行的壓力主要就是來自于需求不足,包括出口的需求、投資的需求,它是持續大幅下降的。
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我們就要在擴大內需上面下功夫,像這樣一些政策,今年不僅不能退,還要進一步地完善,還要進一步地提質增效。所以,剛才我談到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在今年它的要點也是要支持經濟回升向好這個態勢進一步得到鞏固,企業生產全面地恢復向好的態勢進一步地加強,而這個時候,其實企業的還貸能力就會顯著加強。而當企業自己能掙到錢的時候,它的還貸能力就會加強,銀企之間的債務關系就會改善,金融風險就會得到化解。這個就是說經濟好,金融風險就小。這個關系我們一定要把握住。
所以,今年我們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看,切忌不能犯本位主義的錯誤,不能打自己這個“小算盤”,說我少支點,少投放點,我躲避點風險。不能從這個角度出發,必須要從鞏固和加強經濟回升向好這個大局出發,從整個中央政府鎖定的宏觀經濟預期目標出發,來全力配合,在經濟全面恢復向好、企業生產全面恢復向好的基礎上,來實現財政可持續性的提高,來實現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一些重大成果。
中國網:一年以來,雖然我國經濟已逐步地走向復蘇了,但是其實還是存在很多困難的,比如說我們有很多生活困難的家庭以及生產經營上碰到困難的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報告》中也是針對這些有困難的企業提出了一些扶危濟困的措施。那么對于這些措施,您怎么看呢?
張立群:對于這些措施,我想表明,我們的政府還是非常清醒的,就是在2020年,我們圍繞著“六穩”“六保”取得了非常積極、非常顯著的成效。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企業的生存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存,包括基本民生的這樣一個狀態,還有很多困難,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方面。就像去年兩會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他說我們有6億左右人口人均收入是在1000元左右。所以,要看到民生艱難的這一面,看到企業生存艱難的這一面。
今年我們說,去年我們圍繞疫情帶來的困難,對企業,對基本民生進行援助的這些政策措施,今年我們是要逐步退出和調整。而這個逐步退出和調整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定要看企業的生存狀態,看民生的生存狀態。當然,今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地回升向好,隨著企業生產經營形式持續地恢復好轉,我想企業的生存狀態會顯著改善,就業包括民生的狀態也會顯著改善。
所以,我們說整個政策的調整要把握好時、度、效。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包括在調控的方向上要定向,包括了要擇機,就是你什么時候調,調多要擇機,而且要精準,就是定向擇機和精準。這是我們今年援企紓困這些政策調整,我認為要堅持好的一個重要原則。
中國網:擴大內需其實是一個老話題了,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強化和堅持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您怎么看這種論述?
張立群:我想擴大內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放到了一個更重要的位置,就是在談到了“十四五”規劃這樣一些基本要點的時候,有一個段落,它是強調“要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我們說“構建新的發展格局”首先就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全面暢通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大循環,最重要的是要解決需求不足的矛盾。解決需求不足的矛盾,最核心的抓手就是擴大內需,因為外部需求,我們能把握的空間不是很大。
所以,擴大內需它對于全面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對于加快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是非常重要的,而今天上午《政府工作報告》恰恰把這個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和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是并列起來來表述的。這表明,擴大內需是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來認識、來把握它。
這里邊就涉及到我們怎么樣進一步解決比如說消費增長乏力的問題,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也特別做出相應安排,包括積極地增加居民收入,包括了要進一步地改善或者取消限制消費增長的一些政策等多個方面的措施,來支持今年這個消費逐步地成為一個全面活躍的增長態勢。這也是我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一個最具體的表現;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增加有效投資,其實這個消費和投資是緊密相關的。
中國網:如何在兩方面同時發力呢?
張立群:所以,就要把它的關系協調好。因為現在我們看到,居民要想消費就要找到工作,要掙到錢。但是要找到工作,掙到錢,企業就必須恢復生機和活力。企業恢復生機和活力就必須有足夠的訂單,但這個訂單——你指望著企業把這些訂單創造出來,很難。因為當這個市場形勢不好的時候,這個企業是謹慎地規劃它的投資,謹慎地安排它的生產。所以,企業這個行為是順周期的,這個市場越是向著蕭條的方向發展,企業越是要謹慎花錢,而不會積極擴大各種需求,增加訂單。
居民也大體有這個特點,居民這個工作不好找,錢不好掙,他現在花錢就會很小心。你現在發消費券,但改變不了他未來對就業和收入的預期。而這些不改變,他把消費券花完之后不會跟進擴大他的新的開支。所以,真正地讓企業訂單豐富起來,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的作用發揮好,而最重要的是政府支出要在這里面發力。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十四五”規劃,就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這個方面,也談到了我們要加強這個傳統基礎設施,包括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要進一步地加強“兩新一重”的建設,而且我們要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這方面要安排一批重大建設項目。這些我想都會對提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的基礎設施投資一旦充分活躍起來,因為我們知道,去年只增長0.9%,它這個方面一旦活躍起來,像過去都增長15%以上,它就會使重化工業的企業訂單顯著增加。重化工業企業訂單一旦增加,它這個銷售形勢一旦全面好轉,它這個投資活動就會活躍,它的這個就業這方面的貢獻就會顯著擴大。
這個時候,就是政府投資會帶動企業投資,會帶動就業,帶動消費。而這個時候,它是一個一環又一環傳導的關系。那么我想,今年我們在擴大內需這個方面,一定要把這個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的作用發揮好,一定要把面向第二個百年,我們這個繪藍圖、補短板、強基礎這樣一個百年大計抓緊抓好。而在這個方面,我們一定要讓它在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顯著提高上盡快地見到實效。
這個方面,我想這個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穩健的貨幣政策都要在這個方面形成合力,支持我們這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支持圍繞新型城鎮化,圍繞基礎設施、圍繞新基建等等,讓這些方面的建設活動活躍起來。這個活躍,一個是為我們現代化長遠發展奠定一個高水平的基礎;一個是對當前擴大內需產生強有力的拉動作用。我想這個工作做好了,對今年擴大內需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
中國網:那么在投資這個環節,我們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問題,有沒有一些潛在的風險需要提前注意一下呢?
張立群:投資這個方面,我想,第一個就是剛才講到的基礎設施,包括公共服務這個投資,這是政府主導的。政府主導的這個投資一定要把項目選好。所以,我說現在這個規劃工作非常重要,就是圍繞第二個百年,我們怎么樣把這個藍圖畫得好,畫得科學,能夠管得長遠,然后依據這個藍圖,我們能夠選出一批重大建設項目。
項目選好選準非常重要,而且這些項目必須要按照規劃的要求,要一茬接一茬,久久為功地持續做下去。而這個就需要政府接力,也需要政府嚴格按規劃辦事。就是我這個項目選定是按照規劃來選定的,通過人代會來批準的。這個項目一旦定下來之后,下一任政府也要跟著走,每一任政府為這個項目所做的貢獻要有考核,進入到政績考核。
中國網:要形成持續性的規劃?
張立群:對,就是讓讓這個項目的選定和項目的建設有一個好的機制,這個方面是很重要的。
圍繞這個新型城鎮化,我們現在實際住房的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次《政府工作報告》提了住房的市場體系和住房的保障體系,實際就是要把市場和政府這兩個方面的作用發揮好。那么很多商品房的供給是靠房地產市場的引導來發展的,而這個方面,它的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就是市場調節的這個效果還是比較有效的。
政府保障房建設方面也要不斷地完善它的制度和機制,使得整個這個城市住房供給,無論是從剛需的滿足還是改善性需求的滿足方面,我們都有一個更高水平的、布局更合理的住房供給來支持。這樣的話,我想房地產的投資也就會進入到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軌道。這些方面,我想我們通過制度的完善,機制的完善,把這個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這樣一個增長,把它不斷地加強,不斷地更健康、更可持續,效率不斷提高,它就會有力地帶動制造業企業的投資,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這個時候,整個投資就會圍繞著科學的發展藍圖,圍繞著我們現代化的城市體系建設,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展開。這個時候,我想投資的效率效果就會全面提高。
中國網:也可以使我們的實體經濟更加健康、持續地發展?
張立群:對,實體經濟就會有事兒干,而且干的這些事兒都是為長遠打基礎的關鍵性的事兒。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了新型城鎮化,其實《報告》針對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有專門的具體措施論述,特別強調了,要“將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脫貧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 5 年過渡期”。對這些措施您怎么看呢?
張立群:應該說經濟的現代化,它和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是緊密相關的,也就是說現代社會它的基本格局就是由現代化的城市體系和現代化的鄉村組合起來的。所以,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在“十四五”規劃綱要的要點介紹當中,也特別把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作為一個專題,把它做了說明。
這里邊我想,我們從第二個百年的開局來看,一定要把這樣一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關系把握好,把整個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推進和鄉村振興持續健康推進緊密結合起來,把它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統籌考慮,統籌安排,統籌做好。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當中,它包含了更多的人口,更有序、更充分地向城市轉移,最后比較快地轉為城市戶籍人口;另一方面,它會使這個城市市場,包括城市產業,城市的資金、資源對整個現代農業的發展形成越來越有力的支持。而這個時候,從農村來說,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就有越來越好的條件。所有這些過程,它是一個整體聯系、復雜運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要把它統籌協調好,圍繞新型城鎮化。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也談到,我們要“推進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而且要“重點發展城市群,都市圈”。這個時候,實際上都是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過去我們的城市化還是單兵突進,就是少數大城市發展起來了,但是它的承載能力,針對我們這么大規模的人口轉移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現在我們要發展城市群,發展都市圈,就是要讓大城市帶動更多的中小城市,形成一個更大規模的城市體系,使得整個城市的承載能力顯著提高,使得這個人口向城市的轉移有更大的空間,有更好的發展環境,這就是我們講的“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而這個方面走得好了,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城市市場、城市產業、城市資金,會支持現代化的農業大發展,那么整個城鄉面貌就會不斷地向著現代化的方向演進。所以,這兩個方面的關系,我們把它協調好,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潛能就會越來越充沛。
中國網:相信這些舉措都會給我們未來的發展一個足夠的信心。藍圖已經繪就,就像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最后所說的那樣:“重任在肩,更需砥礪前行”。感謝張教授為我們帶來如此精彩的解讀,謝謝您!
張立群: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本期人員——編導/文字:韓琳;主持人:佟靜;后期:劉凱;攝影:董寧;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