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2021年,裝備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始終保持中高速;至2021年底,裝備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達10.51萬家,比2012年增長近45.30%;造船三大指標保持領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近日工信部舉行的“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一系列數據折射我國裝備工業十年來走過的非凡歷程。
裝備工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裝備工業發展。補短板、謀創新、促轉型,裝備工業穩健發展,不斷筑牢中國制造根基。
規模持續擴張 大國重器亮點紛呈
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制造業水平上。包含工業母機、工程機械等在內的裝備工業,是大國制造的堅實支撐。十年來,我國裝備工業規模實力進一步壯大,有效增強了中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
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裝備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2021年,裝備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0萬億元,同比增長18.58%。
十年來,我國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領域創新邁上臺階。C919試飛、“蛟龍”潛海……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不斷攀上新高度。與此同時,電力、石油石化等大型裝備加快發展,工程機械行業加快提質增效,有效支撐了國民經濟領域建設需要。
“我國已形成22大類工程機械產品,成為產品類別和品種最齊全的國家之一。工程機械國內市場滿足率從2012年的不到90%提高到目前的96%以上。”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王振說,裝備工業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特別是今年以來,裝備工業克服疫情影響率先回升,拉動制造業較快恢復,這彰顯了產業的地位和優勢,也折射出穩健的發展潛能。
基礎不斷夯實 創新能力提升
工業母機是工業現代化的基石。我國以“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為抓手,組織開展創新攻關和推廣應用,持續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
工信部數據顯示,在工業母機行業,目前已突破全數字化高速高精運動控制、多軸聯動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我們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國產高檔數控系統實現從無到有,在國產機床中市場占有率提高到31.9%。”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說。
加快夯實產業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醫療裝備、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工業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
8月31日,由聯影醫療自主研發的5.0T磁共振成像系統獲批上市。截至目前,聯影醫療已實現全線高性能醫學影像、放療產品核心部件及整機的自主研發與制造。聯影醫療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擴充高端醫學影像裝備產能,加快產品和技術升級,提高核心部件國產化水平。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醫療裝備相關企業370萬余家。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2021年我國醫療裝備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近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2%,醫療裝備基本滿足我國醫療衛生健康等領域的需求。
“我們聚焦關鍵環節,大力推進基礎領域創新突破,實施工業強基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攻克一批制約發展的工藝、技術和產品。”王衛明說,裝備工業基礎不斷夯實,為制造業的發展積蓄潛力。
以產業鏈為抓手 推進裝備高質量發展
我國裝備工業處在向中高端邁進的關鍵時期,但也存在產業基礎薄弱、產業發展環境尚需改善等問題。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產業鏈為抓手,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推動細分領域強鏈補鏈。“比如,部分高檔數控產品在設計水平、質量、精度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差距。”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副總工程師左世全說,下一步要在做好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集中優勢資源制定技術攻關和產品研制計劃,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重點產業領域,全面提升工業母機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能力。
加快培育優質企業。工信部提出,支持企業深耕細分行業,加快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行業骨干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在整機、零部件和系統集成等領域,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裝備工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其數字化轉型成為牢牢掌握裝備制造主導權、開辟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的必然選擇。”王衛明說,工信部將制定發布專項政策文件,加快推動裝備數字化發展,加快智能裝備工程化和產業化。(記者 張辛欣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