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供需兩端發力穩運行
我國鋼鐵行業進入周期性調整,面臨著階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業利潤下降等困難。今年8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根據“從供需兩端發力,著力穩運行、擴需求、促改革、助企業、強動能”的工作思路,有針對性地制定目標、舉措。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表示,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鋼鐵工業的高度重視,為鋼鐵行業穩定運行、持續發展提出了解決方案,極大地增強了行業信心。
行業利潤逐月上升
今年以來,鋼鐵業展現出較強發展韌性,產量保持增長,品種結構不斷優化,行業運行總體基本平穩。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粗鋼產量為7.95億噸,同比增長1.7%;生鐵產量為6.75億噸,同比增長2.8%;鋼材產量為10.29億噸,同比增長6.1%。前三季度,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31億噸,同比下降1.5%。
從供需總體態勢看,鋼鐵供給強于需求。鋼材出口增長和國內制造業用鋼需求上升成為支撐鋼產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建筑業用鋼需求收縮成為消費量減少的主要因素。進口礦價同比雖然有所下降,但囿于美元升值的影響,鋼企成本重心實際下移幅度小于鋼價降幅,行業整體利潤同比下降。
據中鋼協統計,前三季度,重點統計鋼企營業收入為4.66萬億元,同比下降1.74%;營業成本為4.39萬億元,同比下降0.61%,收入比成本降幅大1.1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為621億元,同比下降34.11%;銷售利潤率為1.33%,同比下降0.66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中排名靠后。
中鋼協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結合數據指標分析,前三季度,鋼鐵行業運行保持平穩態勢,主要表現為:月度鋼產量與消費量波動幅度小于前兩年;各月總體均保持盈利,6月份以來行業利潤呈逐月上升態勢。
中鋼協預測,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實施、效果顯現,鋼材需求后期有望逐步恢復。在供應方面,產量調控政策執行疊加能耗、環保管控等政策監管,預計今年四季度鋼鐵產量將有所回落,市場供強需弱的格局或階段性改善。
鋼鐵行業減量發展是大勢所趨。當前,保持鋼鐵行業平穩運行的關鍵在于做到供需動態均衡,適當控制生產節奏。這也是近日召開的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宣貫會關注的重點之一。
駱鐵軍分析,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粗鋼產量為7.95億噸,平均日產291萬噸。為保證供需平衡和企業效益,鋼鐵企業主動減產,全國粗鋼日產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但如果按9月份日產274萬噸測算,全年產量還將超過去年。如果今年產量與去年持平,則四季度粗鋼平均日產242萬噸,將比9月份日產下降32萬噸。
駱鐵軍強調,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及國內鋼鐵需求較弱的局面,鋼鐵行業要以效益為中心,繼續加強自律、主動限產,要堅持“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的利潤”。
“對鋼產量占世界比重超過50%的中國鋼鐵行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張海登提出,政府部門要加強規范立法,企業要加強自律,行業協會要加強引導。
加快轉方式調結構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鋼鐵業方能行穩致遠。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冶金建材處處長水恒勇表示,鋼鐵企業要落實好高質量發展要求,苦練內功,持續提升綜合競爭力,充分認識到穩增長是優化品種結構、提升質量效益的穩增長,是推動裝備轉型升級、實現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穩增長,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穩增長。
適應市場需求新變化,鋼鐵業高端化發展提速。今年以來,船舶、汽車、家電等制造業和風電、光伏等新興產業用鋼品種數量持續增長。前三季度,電工鋼板(帶)產量同比增長14.3%,熱軋薄板同比增長18.2%,冷軋窄鋼帶同比增長15.7%。從出口品種看,熱軋板卷和中厚板增長較明顯,鍍層板出口保持平穩增長,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明顯提高。
10月19日,總投資達41.25億元的河鋼浦項汽車板合資項目竣工投產。新建生產線采用全球領先的智能控制技術,目標客戶為國際一線汽車廠和國內主流汽車廠。項目全部達產后,將成為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高端汽車板生產企業。
“河鋼聚焦市場和產品,全面對接高端市場,以‘客戶結構’的高端化倒逼‘產品結構’的高端化。”河鋼集團副總經理李毅仁表示。河鋼集團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構建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高標準建設四大基地,堅持創新驅動,推進流程變革、工藝變革和技術變革。
數據顯示,河鋼集團研發投入強度達3.8%,與科研院所和用鋼頭部企業建立34個創新研發平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種鋼占比從41%提升至76%。
《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引導電爐鋼有序發展。這為相關企業帶來利好。四川冶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志東表示,集團認真落實電爐短流程煉鋼高質量發展引領工程的各項目標任務,新建項目落成投產,一批新裝備、新工藝集體上線并發揮作用。
2022年底,四川冶控集團技改升級項目全部完成。今年上半年,通過不斷調試優化,新裝備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預期效果。“100噸電爐冶煉時間低于35分鐘,采用電爐余熱發電技術,噸鋼發電量平均19.25千瓦時,電爐噸鋼電耗310千瓦時至350千瓦時,按照電爐電耗換算噸鋼綜合能耗低至45.6千克標準煤,75噸電爐噸鋼能耗、噸鋼電耗等指標略優于100噸電爐,新裝備、新工藝在生產、環保等方面的優勢明顯。”周志東說。
推進綠色低碳改造
“鋼鐵行業是關乎工業穩增長、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領域,也是大氣污染治理和‘雙碳’工作的重點行業。當前面臨穩增長和綠色低碳轉型兩大任務。”生態環境部大氣司項目處處長蔡俊表示。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共有96家鋼鐵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涉及粗鋼產能約4.53億噸;36家企業正在評審中,涉及粗鋼產能約0.82億噸。
值得注意的是,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任重道遠,現在仍面臨結構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供需矛盾突出、綠色發展水平分化加劇等挑戰。蔡俊強調,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守好法律底線,持續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低碳技術的進步決定了鋼鐵工業的未來。目前,河鋼、寶武的氫基豎爐示范項目,鞍鋼流化床氫冶金中試項目,以及首鋼、建龍、酒鋼等50多個低碳冶金技術研發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中鋼協啟動了中國低碳排放鋼標準研制,按照《“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的“健全綠色低碳標準體系”要求,及時將行業急需、成熟度高的低碳技術轉化為標準,加快開展碳排放核算、碳排放限額、低碳冶金技術規范等標準化工作,完善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相關標準,健全綠色低碳鋼材產品標準和認證體系,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基礎依據。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