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運用多種調節措施,促進工業經濟恢復,既是實現宏觀平衡的當務之急,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的長久之計。
當前,我國工業經濟出現恢復勢頭,加之政府的激勵政策相繼出臺,增長率有望逐步回升。但據有關國際組織預測,全球經濟總體上仍處于經濟增長周期的低谷階段。
增長率是觀察判斷經濟形勢的首選指標,具有牽一發而影響全局的關鍵性。發生經濟增長滯緩現象的短期原因,除受意外沖擊之外,主要是需求端不振,即通常所說的“三駕馬車”乏力,是周期性的。而經濟增長緩慢的長期性原因主要是供給端不振,特別是儲蓄缺乏,是結構性的。
以上兩種情況中,前者主要發生在成熟經濟體,即生產無限擴大趨勢與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后者主要是相對落后經濟和中低收入國家出現的特征,即缺乏儲蓄就會無力投資,“儲蓄缺口”使經濟陷入低增長。所以“經濟起飛”的決定性力量,就是將儲蓄率提高到相當水平。不同類型經濟體有著不同的經濟增長機理和特征。
具體到中國,我國仍屬于向新型工業化轉型的發展中國家。因此,無論傳統工業化還是新型工業化,作為工業化核心的工業經濟都發揮著拉動增長的關鍵作用。它是一個具有全局性宏觀經濟效應的經濟部門:不僅從需求側拉動經濟增長、從供給側推進經濟增長,而且直接影響總供求均衡和經濟體的結構特征。
工業投資是經濟增長的積極力量,而投資行為取決于企業信心;國家投資,包括財政出資支付、國債轉移投資等,也可以助力經濟增長。另外,工業經濟與進出口相互作用,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工業投資和宏觀經濟景氣度。
當前,運用多種經濟調節措施,促進工業經濟恢復,盡快回歸經濟增長的常態軌跡,既是實現宏觀平衡和整體經濟增長的當務之急,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技術突破性進步和可持續經濟增長的長久之計。
從宏觀經濟的總量平衡關系來說,中國不存在儲蓄缺口,而是儲蓄充裕甚至相對過剩的國家,因而必須通過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來實現“儲蓄=投資”的平衡。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能夠發揮突出作用,既可以增加有效需求,也可以形成供給能力。其中的關鍵在于投資的有效性和親民性。
投資的有效性,是避免資源無效配置的關鍵。在這方面,我們有過教訓,也有值得自豪的成就,特別是對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江河水利治理,中國工業的貢獻世界矚目。另外,投資的親民性也非常重要。增強工業經濟和工業投資的親民性,既能更好地促進消費,增加民生福利,也有助于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從而增加勞動者收入。如此一來,具備供給能力的工業經濟,就可以同時發揮創造需求的功效。
當中國逐漸轉為成熟經濟體,生產擴大趨勢與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是必然要面對的挑戰。工業經濟發展及其親民性所體現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努力實現和增進大眾消費。工業經濟不僅創造供給,也創造需求,并滿足有效需求。比如,頗具技術含量的民用工業品——智能手機已成為大眾消費品,更不用說衣食住行樂、個人衛生健康、老年醫養護等,都可以廣泛滿足大眾消費,從而開拓工業經濟增長空間。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滿足多元化多樣性的社會需要,要由各種類型和不同組織形態的經營主體實現。工業經濟傾向于更強的親民性,就將產生更多“社會企業”。這類企業的特性是關切社會和民生福利,并通過市場化、商業化方式來實現。這是一個前途廣闊的創新方向,可以從創造供給和滿足需求兩方面協力推動經濟增長,有助于解決生產無限性與需求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更多社會企業助力,可以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具供需平衡的機理特質,開拓工業經濟的更大增長空間。
(作者金 碚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