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亞4月4日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豐富美味健康的果蔬需求不斷增加。
近年來,“菜籃子”“果盤子”里有哪些新變化?品種培育有哪些新進展?如何通過種業發展助力農業強國建設,滿足人們“舌尖上的幸福感”?正在海南三亞舉辦的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上,記者進行了采訪。
一粒好種子,處處是科技
“十幾年前我去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推銷蓮霧,人家問我蓮霧是什么、怎么吃?這些年過去,現在園里的蓮霧供不應求,我們也一直在不斷培育優良品種。”在位于三亞市崖州區的中化農業蓮霧示范園,三亞南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邢軍提起變化,感慨很深。
近年來,“菜籃子”“果盤子”品種豐富、品質提升,得益于種業發展不斷加快。
在2023中國種子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介紹了細胞工程育種解決柑橘籽多的問題,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許勇講述了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聚合高糖、脆硬果肉、抗病的西瓜新材料……科技帶來的變化,引起很多人共鳴。
在蔬菜方面,據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友軍介紹,我國主要產區的主要蔬菜良種覆蓋率達到96%,國內品種生產覆蓋率在87%。蔬菜基因組學研究領跑全球,科研人員定位并克隆了黃瓜苦味、番茄風味、白菜結球、生菜結球等重要基因,蔬菜育種對產業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不少種業專家和科研人員在會議發言中表示,國際上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正在深度提升果蔬等品種培育,這對我國提出了加快發展的迫切要求,要通過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育種聯合攻關等舉措,推動種業振興賦能美好生活。
大食物觀引領的種業,期待加速跑
在會議期間,專家們講述了果蔬種業發展面臨的現實情況和發展關鍵點。
種質資源是育種創新的前提。張友軍介紹,我國現有4萬余份蔬菜種質資源,名列世界前茅,但精準鑒定評價嚴重不足,而且國外資源和野生資源比較缺乏。
“適合機械化和設施栽培的品種是今后育種重點。我們做過一次測試,32個甘藍品種,適合機械化生產的只有1個。這是因為以前育種更關注產量和抗性,今后面對新需求,要充分考慮適合機械化和設施栽培。”張友軍說。
中國種子協會食用菌分會會長張金霞表示,食用菌種業市場特別需要正宗穩定的優質菌種。發達國家在菌種生產方面,采用自主生產或授權的專業化生產。菌種生產者提供菌種并提供栽培技術指導。我國多為農法生產,需要更多政策支持,需要專業人才、專業設備和匠心精神。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除了鮮食葡萄,釀酒葡萄也日益發展起來。
“歐亞種葡萄品種綜合品質較好,適合葡萄酒釀造,而東亞種群種質抗逆性強、適合當地種植。通過常規雜交育種把兩者性狀結合起來,培育出來的品種雖然抗逆性增強,但在香氣、單寧性狀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這個問題要用生物育種等現代育種手段加快研究解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房玉林說。
“菜籃子”“果盤子”里的種業振興,既關系民生,也關系農業強國建設。
今年我國將完成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加快構建開放協作、共享應用的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機制。中國農科院正在實施科技創新工程重大科研任務,推動高端蔬菜品種國產化。夯實種業發展根基,加快培育突破性品種……以多樣化種源保障支撐落實大食物觀,各領域的人們正在努力。
企業扶優,培育振興“領頭雁”
“以蔬菜育種為例,以前培育出很多品種,但實際種的并不那么多。”張友軍表示,種業創新必須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瞄準市場需求。要通過政府、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同努力,切實加快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培育。
在論壇上,先正達集團中國發布了《2023年農作物種業現代產業鏈發展藍皮書》預研報告,內容包括種業產業鏈發展動態、分析,全球產業鏈發展態勢、展望等內容。
“我們希望通過堅持行業視角,分析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痛點難點;堅持全球視野,分析在哪些環節和領域可以借鑒先進國家和企業的經驗,互相協同;堅持共創共享的方式,面向行業征求意見、進行討論和完善,反映行業的共同呼聲,推動產業鏈發展。”先正達集團中國副總裁應敏杰說。
企業強,則種業強。近年來,我國種業企業扶優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部從3萬余家農作物、畜禽、水產種業企業中遴選出270家優勢企業,對外公布名單并給予政策扶持,進而構建“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國家種業企業陣型。
鼓勵創新的制度和環境全面加強。新修改的種子法實施,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進一步健全,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和監管執法年活動深入實施,登記品種清理持續推進……制度和環境不斷完善,推動產業發展,“菜籃子”“果盤子”里色彩更加豐富,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