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是新技術和新模式的試驗場,也是促進農民增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平臺。
目前,國內已累計建成60個產值超百億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使300多萬農戶實現了戶均增收3900多元。不過,多數農戶與產業園之間的合作僅停留在土地流轉、入園打工等簡單方式上,缺乏緊密的聯系和有效的銜接。對此,要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以確保廣大農民能直接受益于園區發展。
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聯農帶農效應,主要體現在就業效應、增收效應和組織效應上。其中,組織效應是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對現代生產要素的統籌配置,提升農業生產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作為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橋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聚能力強、資源好、技術強,農業專業合作社號召農戶能力強、數量多,家庭農場與種養大戶具有適度規模經營特點,鞏固并發揮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的優勢,可以解決農戶在生產經營中諸如生產效率低、銷售渠道單一等難點,拓展增收渠道。
自2017年以來,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聯盟,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在部分省份開展示范創建。聯合體以龍頭企業為產業鏈的構建者,以農民合作社為服務紐帶,以家庭農場為生產單位,帶動若干專業大戶或基地農戶,通過規模化的產品供銷、作業服務等節本增效方式,形成利益共享機制,再通過共同出資建立風險基金等方式,形成風險分擔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創新的有益探索。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在聯合體內自由流動,打破了主體、產業和區域間的分割,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實踐證明,聯合體有效破解了生產中的多種脫節問題,對優化農業生產結構、破解農村產業融合瓶頸、實現合作共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引入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對于創新產業園利益聯結機制、構建農戶參與新途徑、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實踐意義和推廣價值。
“產業園+聯合體”實現了聯合體的靈活性和協同性以及園區的集中性和高效性,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細致規劃其結構和運作方式,同時充分利用園區提供的資源和政策支持,以確保這一模式能夠有效運行并產生預期效果。產業園可設立集中管理和協調中心,負責聯合體內部資源和利益的平衡及爭議的解決。依托園區的服務和設施,可促成聯合體內形成精細化分工:龍頭企業整合資源并引領市場,農民合作社組織農戶并提供技術培訓,家庭農場專注于規模高效化生產,而普通農戶通過加入合作社,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生產。這種結構有助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也使聯合體能迅速適應市場變化。園區的質量管理、標準化生產及認證服務可以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另外,相關工具和平臺也可以增強聯合體內部的溝通與決策效率。這一利益聯結機制,將確保所有參與者特別是廣大農戶,能直接受益于產業園與聯合體的增值效果,加強農業產業園的聯農帶農效應,提升農戶參與度和收入水平,實現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詹 琳)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