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本報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采訪調研,挖掘各地區各領域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經驗做法和突出亮點。今日起開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欄目,持續推出系列報道,凝聚共識力量,助推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剛到上海,記者就被城市數字化所驚艷:街頭的公交站牌上,不僅可以看到下一輛車到達時間,還能夠顯示車廂乘客是否擁擠;一個“隨申碼”,可以乘坐公交、地鐵,還可以入住賓館,進入公共文化旅游場館,也可以掃碼看病就醫;上海的機器人密度為260臺/萬人,是國際平均水平的兩倍;在造船廠,數字技術可以使船舶大型總段對接耗時從5天縮減為70分鐘……數字化在上海成為看不見卻可以時時感知的建設力量。
2020年開始,上海更加注重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生態,統籌推進經濟、生活、治理三大領域數字化轉型。
在構建新型產業體系中,上海提出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為引領。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湯文侃介紹,他們在汽車、食品、化工、航天設備等領域率先打造一批“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形成以“綠色數字化”和“數字綠色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數字化賦能帶來看得見的變化。船舶生產中,經常需要對其安裝的零部件進行點檢,保證安裝到指定位置。過去,工作人員都是拿著二維圖紙校對,出現差錯在所難免。如今,工作人員戴上專用的AR設備,就可以“虛實結合”看出零部件是否裝全,還可以通過AR手勢、語音交互等方式,在數字模型上進行標注,從而指導現實中的操作。
中國船舶江南造船廠生產技術總管徐昇介紹,中國船舶集團以“軟件定義造船、數字賦能發展”為航標,近3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均超過全球市場份額20%,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中國商飛基于5G技術,將企業的物理資產、行業知識和業務活動進行完整數字化,實現了人、機、料、發、環千萬量級生產要素的數據實時在線和萬物互聯,用一張龐大的工業神經網絡,構建出大飛機數字化研制地圖,實現了大飛機正向設計能力的數字化沉淀。
如今,深層次的數字化轉型案例在上海不是少數。湯文侃說,上海重點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計劃,累計建成100家智能工廠,打造8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上海還在積極打造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臨港示范區,深化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全球數字貿易港建設,落地了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數字貿易創新孵化基地,加快建設成為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
“一網通辦”是上海首創,目前已在全國推廣。在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內的巨幅屏幕上,政府每天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數據實時顯示著。5月11日下午,記者在屏幕上看到:辦件總量3.51億次、當日受理量227476件,當日辦結量170927件……
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主任邵軍介紹,上海的“一網通辦”在技術驅動上,堅持以智慧化為突破口,由人力服務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持續提升辦事速度。“一網通辦”打通不同部門的信息系統,百姓只需操作一個辦事系統,就能辦成不同領域的事項,解決辦不完的手續、蓋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這些“關鍵小事”。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俊偉表示,政務部門再造業務流程,將職能部門多個相關聯的“單項事”整合為“一件事”,打造線上線下方便快捷的升級版集成服務。
上海的“一網通辦”不僅方便了上海老百姓,還“通”到了長三角。他們會同蘇浙皖三省共同推進“一網通辦”,累計上線148項服務,全程網辦超過642.63萬件,實現37類高頻電子證照共享互認,電子亮證超過13430.19萬人次。
不論個人還是法人,“一網通辦”能覆蓋全周期高頻事項服務。圍繞出生、上學、就業、戶籍、婚育等個人全生命周期,企業開辦、場地獲得、員工招聘、生產經營、稅費繳納等企業全發展周期,對高頻事項進行流程再造,目前,辦件量已突破600萬件。
上海數字政務改革始終保持了辦事的“溫度”。上海市“一網通辦”推出好差評制度,以群眾切身感受衡量改革成效,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打造政務版的“大眾點評”。據介紹,好差評制度主要有四個亮點:一是實現三個全覆蓋,服務事項全覆蓋、服務渠道全覆蓋、承辦單位全覆蓋;二是實現雙公開,辦事人對政務服務所有的評價公開,政府部門針對所有評價的回復公開,其中所有差評,政府部門必須公開回復。三是實現三定位,評價對應到辦事人、承辦人以及辦理事項,更精準地發現問題。四是形成評價、整改、反饋、監督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
記者了解到,自推行以來,服務好評率達99.96%。一位快車司機王師傅和記者聊起這件事,他說:“這些年,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搞定。”
朱俊偉說,“一網通辦”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軍,上海將持續推動“一網通辦”從能辦向好辦、智辦轉變,以“智”提“質”,為經營主體和群眾辦事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貼心暖心的高質量服務。(經濟日報記者 常理 魏永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