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每一次刷碼過閘、每一單外賣快遞、每一項“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大到天文發現、地質勘探、基因測序……都能依靠數據“算”出來。
近期發布的“算力指數”和多項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年增長率近30%;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領域,應用增長帶來算力需求高速增長。算力正成為賦能科技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量。
我國算力指數全球領先
數字時代,算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7月12日,國際數據公司IDC、浪潮信息、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2022-2023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選取全球15個國家為樣本,評估模型涵蓋計算能力、計算效率、應用水平、基礎設施等四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分析計算力的需求變化和未來趨勢。
《報告》指出,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持續提升,預計樣本國家整體比重將從2022年的50.2%增長到2026年的54.0%。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國家的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6‰和1.7‰,預計該趨勢在2023年-2026年繼續保持。
“盡管全球GDP增長普遍放緩,但數字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算力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IDC中國副總裁周震剛在分析報告時表示,全球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開始加速數字化進程,各國家和行業計算力發展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在此背景下,推動算力基礎設施的發展,已經成為拉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將目光聚焦在中國,上述《報告》顯示,我國算力指數處在全球領跑者位置,2022年算力投入整體增速仍高于GDP增速;其中,服務器市場規模仍然保持6.9%的增長,達到27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25.0%。
近日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也顯示,我國算力基礎設施規模加速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已超過650萬標準機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過30%,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
“當前,我國持續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推動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數據中心發展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提升。”浪潮信息副總裁張東說。
新興技術應用保持高速增長
算力整體規模保持增長的同時,也呈現出新興技術應用支出高速增長、制造行業算力水平提升最快等結構性特點。
在湖南長沙三一重工的生產車間,一臺焊接機器人剛剛垂下手頭的焊槍,遠在600公里外的樹根互聯廣州展廳大屏幕上,各項指標實時呈現。“我們把工廠下料分揀、焊接、機加等不同工藝段的設備運行數據采集上來,看清了設備真正的運行狀態,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產能。”工作人員介紹。
通過模型計算,工業生產更加智能;運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輔助藥物研發和診療;挖掘數據價值,出行效率不斷提升……《報告》顯示,在新興技術應用領域,中國保持增長趨勢,人工智能支出同比增長17.9%,大數據支出同比增長27.4%,物聯網支出同比增長23.5%,機器人支出同比增長31.8%。
特別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引發了算力需求的進一步增長。根據IDC預測,全球生成式AI計算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8.2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109.9億美元,占整體AI計算市場的比例將從4.2%增長到31.7%。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教育、醫療和制造業等各領域都在探索技術應用?!鼻迦A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應用層面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未來將在多個領域引發變革,同時人工智能應用的算力需求更加突出,要迎接好這一趨勢。
細觀不同行業,《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計算力水平占據前三位的行業是互聯網、制造、金融。過去一年里,制造行業算力水平首次超過金融行業,晉升到第二位。從中國市場看,《報告》預計,未來五年制造業IT支出的年均增速將達到16.2%,顯著高于全球其他地區。
算力“沃土”孕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與快速增長的算力規模相呼應,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壯大。日前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2%,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是同期美、中、德、日、韓五國數字經濟總體年均復合增速的1.6倍。
“研究顯示,算力的提高對一國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非常顯著,且隨著計算力指數的增加,提升效應會越來越明顯。加大算力投資已經成為驅動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崩顤|紅說。
不過也要看到,當前算力發展存在的供需失衡問題。張東認為,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算力平臺,推進算力基建化,投資建設智算中心,解決算力“用得起、用得上”的問題,讓算力可以像“水電”一樣便捷供應,普適普惠。
展望下一步,更多支持舉措將進一步筑牢算力“底座”,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根據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網信辦等多部門近期部署,我國將進一步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算力設施高質量布局,促進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化發展和規?;渴?#xff1b;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做強做優做大。(?記者 郭倩)
相關稿件